守护文明根脉 促进交流互鉴
人类要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蕴藏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内涵,是人类来时的路标,也是未来前行的动力。完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守护好文明根脉,用历史智慧的结晶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过度关注,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
家长的教育焦虑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活动的参与不断加深。而过度关注或者是关注的方式不对,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孩子的主观学习负担非常重,抵消减负政策效果,造成过度的教育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过重的家庭负担。
别让“变味”的同行评议绑架学术
岁末年初,不少单位拉开了职称评审的大幕,各高校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盘点。而不管是评职称、发论文,还是选拔人才、评估学科……如今,众多评价都绕不开四个字——“同行评议”。当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达成共识,这项评价机制更是被寄予了“学术守门人”的厚望。
评论员观察:让非遗绽放更绚丽光彩
不久前,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
纪录片受欢迎 国产纪录片如何持续向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纪录片发展实现多点突破、质量总体提升,目前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产业链各环节日益成熟,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对“文艺批评”的批评 学者:缺乏出清淘汰机制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第33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日前在京举行。论坛以“文艺批评的现状与对策”为主题,围绕“文艺批评的现状与问题”“如何促进文艺批评的繁荣”“文艺批评的‘才’‘胆’‘识’‘力’”“文艺批评如何助力艺术院团的创作”“文艺批评的媒体责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专家评论与媒体推进的有效结合,促进文艺批评的发展,繁荣文艺创作。
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陶渊明的一生。
符号与意义指向: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秩序与规范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书面文字使用较少,人们通过口传文学这种口耳相传的语言形式,书写着本族群的历史、风俗和人情,以此保存并传承族群的集体记忆,促进族群成员形成对族群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从而实现社会秩序有效整合。
走进大剧场之后,脱口秀还能做什么?
不同于往年脱口秀线下演出随着相关综艺节目的收官进入“淡季”,今年的线下脱口秀始终维持着一票难求的热度。随着三场笑果脱口秀演出本月相继走进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脱口秀剧场空间越来越大,喜剧在不同空间展现的丰富可能,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半部好剧”的“希望”在于,它显示出当前剧集创作者具备打磨精品的潜力,而差的这一口气,恰恰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经典的诞生都是主创人员耐得住寂寞、用心创作的结晶,剧集创作应去掉浮华浮躁,重视创作规律,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专家:文艺批评也要“红红脸出出汗”
日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艺海问道”文化论坛,邀请活跃在文艺创作、评论一线的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文艺批评的现状与对策”。
“探墓短视频”走红,文保如何升级
一手拿相机,一手举探照灯,拍摄者独自向漆黑的古墓深处走去……近年来,惊险刺激的探墓类短视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有网民说看这类短视频能“长知识”,也有人担心探墓类短视频倘若引发效仿,有损毁文物的风险。
太极申遗、盲盒出海背后是立体的中国
太极拳申遗成功;盲盒出口超过120个国家,出口额同比增长400%——两则“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其实有着共同指向,那就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中国文化,以及一个丰富多元的“立体中国”。
丁真走红、李雪琴出圈盘点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
这一年,因为疫情,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生活都被彻底改写,也因为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危机,文化产业不同层面都在接受改变,开始摸索新的出路。
潘岳: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12月19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在京召开。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诗词作者围绕“中华诗词的当代性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开展交流。
电视剧《装台》:人民伦理和底层经验的艺术表达(杨辉)
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筹备、拍摄、制作、修改,甚至一度拟定名为《我待生活如初恋》,电视剧《装台》最终恢复原名,在央视热播。
看,乡村善治中的文化力量
“以前见面就谈谁跟谁有矛盾的事情,现在都不说了,大家聚到一起就讨论怎样把舞跳好。”这是关于农村广场舞海量新闻报道中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细节。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广场舞、扭秧歌等文化活动仅仅当作消磨时间的休闲娱乐,没有注意到其在基层尤其是乡村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丁真的“真”你get到了吗?
12月7日,理塘在重庆举办了一场旅游推介会。理塘县国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玺带来了理塘最新旅行手册,特色旅游产品一并亮相。 理塘千户藏寨手绘地图、最野赛道路线图、牛粪精酿啤酒、咖啡、藏香、牦牛奶香皂、藏药浴……令人目不暇接。
戴锦华:“流动的边界”带来哪些变化?
近年来,“破壁”、“出圈”是文化领域的关键词。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渐渐形成了围绕在不同兴趣点周围的圈子,圈子和圈子之间则会出现“次元壁”。这种由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抗战时期,为何数万知识分子奔赴延安?
时间回到82年前的1938年,抗战最艰难的岁月。这一年, 《西行漫记》掀起一股热潮,并在春夏达到高峰。据统计,就在这一年5月至8月,由川入陕到达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就多达2200余人。
周思明:文艺评论要为创造经典保驾护航
文艺评论与文艺经典创造是彼此砥砺、互动互促的关系。就文艺经典创造而言,文艺评论可以为之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而文艺经典的形成,则是文艺评论的出发点和愿景。
脱贫攻坚电视文艺——记录时代的足音(脱贫故事)
今年以来,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精心采集生动故事,记录和再现驻村第一书记的身影、扶贫工作队的日常、贫困家庭的奋斗、乡村建设的发展,展现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万众一心的奋斗状态和告别贫困的历史性变化。
文创日历市场走向何方?
临近年底,文创日历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记者调查发现,2021年的文创日历比拼依然激烈。有人争先入局摩拳擦掌,有人推陈出新搏上一搏,也有头部玩家毅然决定离场。
蒋述卓:重视新时期 面向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艺理论走过雄迈而壮阔的道路,尽管相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文艺理论的建设成果还没有那么彰显与瞩目,但我依然用“雄迈而壮阔”去形容它所走过的历程。
张德祥:影视创作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近日,以“亮剑3”为噱头的抗日题材电视剧《雷霆战将》引起普遍质疑,停播下架。几乎同步开播的年代战争剧《隐秘而伟大》则因质量较高,收获口碑与好评。这个现象引人反思。
并无悬念?“大流行”当选韦氏词典2020年度词汇
11月30日,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出版商韦氏出版公司宣布,2020年年度词汇为“大流行”(pandemic)。
中国民谣30年:话题和流量终将远去 留下来的是歌
随综艺产生的那些有关中国民谣的热议话题终将随流量远去,而当初那些沙沙生长的人和他们的歌会留下来。那些歌里的故事一直滋养着她,也告诉给每一个认真聆听它们的人,那些最纯真、动人,朴素、自然的东西,往往最珍贵,也最有力量。
我们的艺术教育,缺憾究竟在哪里?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和艺术之间存在某种隔阂。这种对艺术的误解可能导致大多数人无法意识到:艺术会给人类社会和个体提供各种可能性,尤其是改变固有思维习惯的可能性。
中宣部等表彰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决定,授予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综合文化站等342家基层文化单位“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网络文学还需高质量的现实表达
11月24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知名网络作家创作研讨班”上,多位专家学者和网络作家认为,进一步提升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水平,增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网络文学当前需要更多发力的方向。
北京立法避免“千店一面”!让牌匾标识各美其美
根据草案,北京市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时,牌匾标识没必要非得统一样式、色彩和字体,而是要与周边风貌景观“相协调”,要有“创新性设计”。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还是“白云深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不少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出现在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然而,最近有人提出疑问,不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日前表示,综合文献价值及诗意考虑,教材选用了“白云生处”。
文化繁荣,汇聚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回顾“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建设,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西南联大如何“把种子播撒出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保存民族文化血脉、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在国难危机的时候,中国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让扶贫题材戏剧创作不再“贫”和“困”
中国剧协2020年重点题材剧目改稿会日前在海口召开,业界专家以入选剧目为例,剖析了近年来扶贫题材戏剧作品的优长与不足,总结了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与误区,并寻求可能的解决路径。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看文化强国建设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以专门一个部分阐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启新征程。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近年来,各地各校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的标准,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让“算法”给文化生活带来正能量
随手刷刷短视频,“投其所好”的推送纷至沓来;无意间点开一个新闻链接,相关的资讯接踵而至……借助算法推荐,信息的传播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升,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份专属的“个人日报”。信息获取已经从“大海捞针”进入“私人定制”时代。
文化交流不只是单向给予
两年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一在读的张爱莲认识了刚从英国归来的曾担任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的学姐。在学姐的讲述中,张爱莲对于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心生好奇与向往,并如愿成为下一批赴英国的志愿者。
方言网络文艺别沉溺于“土味”
在网络文艺兴盛的当下,寻找新的文艺形式和表达空间来激活方言,唤起方言新的生命力,维系乡土记忆与城市生活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刘茜: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
《似是故人来》以其文化发起人、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的视角出发,以社会的文化现象、热点文化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对话”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节目类型,对文化传媒作品的打造是一种创新性探索。
人民网评: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首次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鼓舞人心的目标,凝聚起亿万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彭宽:网络文艺是现实生活的敏锐“探测器”
网络文艺在“野蛮生长”的初期阶段泥沙俱下,掺杂了不少粗制滥造、低级趣味、颓废萎靡、是非不分、腐朽荒诞的内容,存在着许多利用商品规律裹挟艺术规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情况,甚至出现利用年轻人青春逆反心理偷换概念,用“艺术创新”“艺术个性”“艺术自由”等诱导“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现象。
演技站“C位”,好演员才能就位
好作品才是演员的立身之本,好演技需要日积月累地打磨。表演类选秀节目,应该致力于发掘和培育好演员,并为好演员打造好舞台。而演员自身,需真正地扎根生活,潜心打磨演技,用心塑造角色,精益求精搞创作,这样,演员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好内容如何变成好作品
10月19日,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发布会,首次以整体影视生产体系亮相,来自网络文学、影视、动漫等行业的从业者也就当前文化产业链的整合问题开展研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呈现崭新图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近些年,我国文艺创作呈现出哪些新趋势?文艺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在文化扶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有哪些新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
新华时评:百花齐放竞芬芳
上个月,一场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的文化活动累计引发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追剧”。9天的时间里,全球16个国家级博物馆馆长客串讲解员,以在线接力的方式讲述本馆珍藏特色,观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各国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丽克,你可以这样阅读她
当地时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从兵家始祖到仙家道士,哪个是你心中的姜子牙?
姜子牙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众神都得听命于他。他也是中国传统典籍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不但贯穿了上古典籍四书五经,还贯穿了近古评话小说。而他的身份,却从最初官方眼中智勇双全的兵家始祖太公望,成为了世人眼中拯救苍生的仙家道士姜子牙。
凝心聚力!他们用作品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数月以来,全国上下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团结一心,力克疫情。文艺工作者们根据事实积极创作,通过影视剧、戏曲、话剧、书画等文艺作品凝心聚力,在生动诠释的同时有力地弘扬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馆藏珍贵文物被拍卖?四川省图书馆正式回应
近日,有网友发现,原定于9月13日18:30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拍卖会上,居然出现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鱼雁集》信札。
企业志愿服务如何融入到社会治理中去?这个研讨会亮点多
9月9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企业志愿服务”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会联合召开。
文化界人士:中国文化产业应聚焦更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9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与会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应当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危中寻机”,寻求未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物古迹上留名涂鸦行为何时休? 专家如此建议
从八达岭长城到敦煌壁画,从杭州西湖到四川峨眉山……我国大量文物、名胜古迹被游客以刻字、涂鸦、踩踏等方式损坏。而且,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多年,屡禁不止。
艺考招生腐败该治治了
根治艺考招生腐败,亟待对多发的艺考招生腐败“痛下杀手”,不能让这一“毒瘤”继续存在下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弥补监管漏洞,才能清除“招生痛点”,让招生工作更好发挥选拔人才的正向作用。
厉震林:一个奖与三十年戏剧发展史
以市花命名,艺术奖项必承载城市文化,又丰润城市文化,三十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是一个典范。它纯白也绚烂,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美丽标本。
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
据媒体报道,为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发布,启动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纪录片《香港生命线》的艺术特色
五集纪录片《香港生命线》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民生所需为入口,首度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如何克服困难,全力保障对港鲜活食品、淡水、电力、天然气等物资的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