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剧场之后,脱口秀还能做什么?
笑果工厂近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脱口秀演出一票难求。 (主办方供图)
不同于往年脱口秀线下演出随着相关综艺节目的收官进入“淡季”,今年的线下脱口秀始终维持着一票难求的热度。随着三场笑果脱口秀演出本月相继走进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脱口秀剧场空间越来越大,喜剧在不同空间展现的丰富可能,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周日的最后一些快乐,是笑果工厂给的。”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落幕后,脱口秀演出没有淡出人们视野,反而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新潮的生活方式。2019年,笑果线下演出的观众人数达到23.7万,比2017年增长近500%。而今年,周中秀、周末秀等常规演出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脱口秀走进了更多艺术场馆和生活场景,“喜剧+”的产业潜力引人瞩目。
“秒空”并非“饥饿营销”,走进大剧场还需“工厂”继续打磨
“两年前大家都还不了解的演出形式,进入了文化广场这样的殿堂级演出场地、获得较好的反响,坚定了我们未来两年开拓巡演市场和大剧场演出的信心。”笑果文化副总裁刘丽娟如是说。20日晚周奇墨最新个人专场《不理解万岁》上演,之前脱口秀演员庞博、呼兰、Rock及李诞也在这里联袂登台,几乎每场演出开票都是秒杀售罄。
“脱口秀不仅提供笑料,更提供和年轻人的沟通方式,用幽默消解生活中的痛苦。”刘丽娟如此理解疫情后脱口秀产业的“重启”。在困窘面前,它重新建立了人们与生活的连接。疫情初期,脱口秀原先线下安排的演出大受影响,二三十场巡演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但在“爆红出圈”的综艺节目中,杨笠、王勉、李雪琴等明星选手用幽默犀利的“爆梗”和视角独特的生活观察,给予观众温暖的陪伴感,大大激发了文化消费意愿。
剧场中,不少观众感受到了脱口秀线上和线下演出的差别,线下沉浸式的氛围更能完整呈现喜剧的魅力,增加更多独特的互动环节,也提供更多交流的乐趣。走进更多剧场、增加巡演场次,成为行业共识和观众日益高涨的呼声。
小剧场每次开票的“秒空”固然会让观众抱怨,但对于进入大剧场,刘丽娟仍表示国外职业演员全年巡演的模式,未必能完全适用于中国脱口秀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作为专业运营方考虑,不是所有喜剧产品的内容深度和演员的把控能力,都适合走进大剧场。”大剧场对演员沟通能力、内容深度的渗透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观众逐渐建立认知,放下“正襟危坐”的紧张感,以更轻松的心态看待走进大剧场的脱口秀。“毕竟,脱口秀演出酣畅淋漓的感受是跟观众密不可分的。”
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兼CEO贺晓曦在微博转发中将脱口秀走进文化广场,视为“行业的荣光”。笑果的演艺空间以“工厂”而不是“剧场”命名,正是因为“工厂是喜剧演员打磨艺能的地方”。作为以内容驱动为核心的年轻态喜剧产业公司,走进更广阔的艺术殿堂,是对未来铺开巡演、扩大产业规模的尝试,亦考验其持续打造高水平独特喜剧内容的能力。“譬如,一家公司造鞋,所有的人都会对鞋子没有兴趣,他们认为金钱是真实的。其实,鞋子才是真实的,利润只是结果。”
脱口秀的附加值和连接感,让没有演出的“闲时”也精彩
“我们在构思喜剧空间的形态,演艺空间越来越大,如何让白天没有演出的闲时利用起来?”刘丽娟说,除了对内容的挖掘和深度呈现,行业飞速发展,也打开了更多的需求市场。在上海先后开业的三家笑果演艺空间逐一扩大,喜剧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脱口秀产业有望成为联动更多品牌、公司和社群的跨界平台,为都市文化消费体验提供新的可能。
去年,徐家汇的笑果工厂开启“喜剧周末”,售出约三千张演出票,迎来六千人次的光顾,很多观众没有买到票,在脱口秀周边的市集中流连忘返。“喜剧的价值不会局限在节目层面,而是能接入更多场景……无论是通过观看线上的长视频、短视频,还是去到线下的各种消费场景,人们都得到开心的体验。”贺晓曦曾在一场行业峰会上表示,脱口秀的附加值和连接感,使其能够进入各个产业的场景。
“接下来的目标可能是笑果街区,为观众开发他们喜爱的周边、市集,聚合餐饮等生活场景,让观众逗留的时间更长,在喜剧的沟通氛围中收获更多。”刘丽娟说,不少企业也邀请笑果走进办公楼的格子间、淘宝的直播间。跨界沟通也为脱口秀演员带来更宽广的视野,为其持续的表达、高密度的内容输出提供支撑。
上海当代艺术馆、阿那亚的海边艺术社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徐家汇、新天地的“笑果工厂”和襄阳北路的“山羊goat”之外,脱口秀走进越来越多文化场景,以脱口秀、即兴互动秀开放的交流氛围刷新着人们的体验。喜剧和多元主体的交互参与,带来了边界的消融、创新与变革,为都市的文化消费生活不断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