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楚王车马阵:规模宏大 威武壮观
熊家冢车马坑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东周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车马坑遗址。贾汉青介绍,40多年来,考古人员对熊家冢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勘探和2次主动性发掘,均未发现有关墓主身份的确切记载。主冢一号车马坑最大,长132.6米,宽12米,深2.7米,现已发掘出43辆马车、164匹战马。
太行深处话乡愁:600年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67处古宅,带有鲜明的明清时期太行建筑风格。
长沙城东发现一批战国至宋代古墓葬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长沙再现一批古墓葬。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透露,考古人员今年在长沙城东发现24座战国至宋代时期古墓葬,出土一批陶器、铜器等文物。
唐寅、文徵明书法杭州展出 近百幅作品再现明代江南书法兴衰
吴门即今江苏苏州之别称,吴门书派是指明朝中期活跃在苏州并以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书法流派,影响辐射于浙江、安徽等地。
“汉典重光”首批实现海外20万页中文古籍“数字化回归”
中国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项目“汉典重光”平台18日下午在北京中国科技馆正式发布,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一批珍藏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文古籍善本,以数字化方式回归故土,落地“汉典重光”古籍平台。
香山革命纪念馆获赠珍贵图书史料
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解放军出版社和北京出版集团分别向香山革命纪念馆捐赠了包括《毛泽东手迹》《星火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大家小书》在内的近400册珍贵图书史料。
昔日清朝王宫府邸奈曼王府变身百万游客打卡地
作为内蒙古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官式建筑群之一,奈曼王府坐落于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王府街西段,昔日6任郡王的王宫府邸,如今变身百万游客打卡地。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而可:让世界看到中国漆器之美
安徽黄山黎阳老街上,坐落着一幢粉墙黛瓦的徽派老宅,在这片繁华的商业街区显得格外宁静。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的工作室。
沿黄珍宝之“短发女神”:跨越5000多年的美仍令人心动
“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的当家宝贝已陆续到豫,其中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本次展出的国宝之一,其跨越5000多年的美仍令人心动。
河北邢台发现一清代乾隆年间古石碑 距今已250年
近日,文保人员在南和区三思镇里首村东北兴隆寺遗址发现一清代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所立《重修兴隆寺碑记》古石碑,距今已有250年历史。
他在故宫“挑文物” 从非文物字画中发现国家一级文物
故宫出版社近日影印出版了19卷的《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 300余万字的笔记真实还原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当代著名中国古书画鉴定家刘九庵先生的成长与治学之路。
陕西考古发现:2000多年西汉铜镜仍光可鉴人
考古工作者近期在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西汉时期大型墓葬群中发现了80多枚精美铜镜。虽然已历经2000多年时光,有些铜镜仍光可鉴人。
“三星堆”对话“玛雅”——跨越时空的“美美与共”
是跨越文明的神奇巧合,还是交错时空的默契对话?作为历史文物的“传话人”,中国和墨西哥考古学家近期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权威解释。
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在海南展开“省亲”之旅
“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13日上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家具与沉香器物回到故乡海南,为观众带来历史文化盛宴。
“沿黄珍宝”抢先看:9省(区)都有啥当家“宝贝”?
将于4月30日至6月1日在郑州博物馆展出的“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一定会让观众大饱眼福。该活动也是4月13日启幕的“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之一。
重磅!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分别为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等十个项目。
31年总数全国第一!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
河南入选总数达到49项,位居全国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再次彰显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地位,也证明了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地位。
“恐龙舞池”现身福建上杭
据福建省上杭县有关部门介绍,继2020年11月福建上杭县龙翔村首次发现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240余枚后,科考人员近日又在当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约364枚。
广州金兰寺遗址考古出土30具古人类遗骸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广州增城金兰寺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32座,目前已出土30具古人类遗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与旅游融合协调委员会成立
3月3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与旅游融合协调委员会在京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成立大会。
三星堆6号坑神秘木匣子身份待定 保护工作细致入微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从2020年12月份开始对6号祭祀坑展开发掘工作,6号坑内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匣子,发现3000多年前保存如此完整的木匣子,这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
山西发现金代彩绘砖雕墓 内刻“墓有重开之日”
经过9年的考古发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发布对山西高平汤王头村金代彩绘砖雕墓考古发现,该墓葬内刻“墓有重开之日”,系为再次合葬而建,为研究晋东南宋金时期丧葬文化留下独特的实例和视角。
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发布 将建考古公园
《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复,获得发布。这在琉璃河遗址发现75周年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差一铁锹土就被盗走的“中华第一剑”
“当时剑就在盗洞正下面,还差30厘米就挖到了,也就是一铁锹土。”时任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队长、今年81岁的宁景通,回忆起当年“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的出土,往事历历在目。
2021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开启
国际社会对文化包容性与多样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将2021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确定为“复杂的过去,多彩的未来”。
甘肃认定93家省级非遗工坊 文创产品乘“云端”焕生机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7日披露,截至目前,甘肃省认定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078人。同时,非遗文创乘上“云端”借网络带货,实现“线上”“线下”双增收。
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时隔千年“重现”
经考古人员持续发掘,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遗址日前初现全貌。该遗址的发现对了解唐宋宫城的形制布局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形制变化和沿革关系。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首次发现外城城墙体系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并了解了这些遗迹的形制结构和营建方式。
历史感和创造力共生 江西景德镇:千年瓷都青春常驻
作为千年瓷都,这里有老窑址、老街区,也有陶瓷艺术村、文创市集;有坚守工艺的匠人,也有创意迭出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追逐梦想,见证改变,也为这座城市带来发展新活力。
罗城遗址新发现:楚文化入湘可追溯至春秋中期
“这些遗迹表明文献记载的楚人迁罗事件并非空穴来风,罗城遗址可能是楚国安置罗国遗民的地方。”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罗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盛伟说。
国家图书馆上线展映48部非遗纪录片
48部非遗纪录片将于12月31日在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非遗展映专区正式上线,第三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也由此拉开帷幕。
陕西唐九成宫遗址考古发现“粉壁、涂泥”历史见证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成果24日公布,考古人员发现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以白灰装饰,是“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
四个广州本地特色技艺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向社会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广州有4个项目成为新列入或扩展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高度评价中国申遗成功
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于17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教科文组织官员高度评价中国申遗成功,称赞中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
让敦煌文献“孤儿回家”“亲人团聚”——敦煌残卷系统缀合背后的故事
对敦煌残卷进行系统全面的缀合,哪怕是片纸只字也不轻易放过,让“孤儿回家”,让“亲人团聚”,这是近10年来浙江大学张涌泉团队的主要工作。他们的研究显示,超过25%的敦煌卷子可以缀合。
山西发现周朝王卿高级贵族墓地 出土虢国重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发布重大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垣曲发现9座春秋早期的王卿高级贵族墓葬,出土带有铭文的铜器近50件套。
始椎类最“长寿”化石刷新认知 灭绝时间比现有记录晚3000万年
始椎类是一种原始的爬行型类,属于羊膜卵动物的基干类群。这次报道的新种被命名为阳泉长寿螈,打破已知始椎类化石最“长寿”纪录。
河南灵井鸟雕入选 “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日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评选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出土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微型鸟雕像入选。
长城守护者:他走遍每一座烽火台,说这是山里人的本分
6年前,在明长城脚下生活了一辈子的贺文希被当地文物管理所聘为长城保护员;6年间,贺文希的足迹遍布了这里的每一座烽火台。
五项考古新发现让夏文化更可信
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五个项目均是围绕夏文化进行,从不同角度解读与夏朝同期或接近时间段内、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