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上海以多元方式力推“建筑可阅读” 让知名老建筑可见、可听、可读、可品

发布时间: 2020-09-14 08:46:55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李佳佳 | 责任编辑: 刘雅晴

 “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受聘仪式举行 范筱明 摄

随着第二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13日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开市,上百种与“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集中与沪上市民、游客见面,从最初扫二维码呈现出的建筑人文历史,逐步向根据资源特色开发的文创产品发展,上海滩上一座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借此“活”了起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在上海人的记忆中,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松江方塔、国际饭店……这些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风烟,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与记忆。


“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上的手工艺大师正在现场刺绣   范筱明  摄

“建筑可阅读”是让人们走进城市的历史、触摸城市文化印记的良方。近两年来,上海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力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做好城市文脉保护和传承工作。今年,“建筑可阅读”从2018年的黄浦等六个中心城区向全市全面推广,开展了一系列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并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近”“走进”建筑,目前全市开放建筑共1039处,设置二维码共2458处。

“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上的精美展品   范筱明  摄

漫步上海街头,有建筑可阅读,有故事可分享,一处处记忆中的建筑在岁月的沉淀下越发耐人寻味。在今年上海旅游节期间,上海市文旅局联合全市16个区文旅局共同推出16个夜游上海好去处及103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市民、游客可跟随这些旅行线路,用脚步丈量上海这座“人民城市”,聆听历史建筑前世今生,感受城市历史人文气息。


这次推出的夜游上海好去处及微旅行线路凸显了各区的景观特点和文化特色。夜游上海好去处中静安的安义夜巷,通过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深度体验充分释放夜间潜能,助力夜间经济的加速复苏。长宁的上生新所是百年前的“哥伦比亚生活圈”,建国后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基地,如今时尚、休闲的新去处。微旅行线路方面,黄浦推出了“点燃革命火种”“奏响工运凯歌”“聆听胜利号角”等多条红色文化线路。徐汇推出了“海派文化之源”“魅力衡复·旧貌新颜”等海派文化线路,松江、嘉定、青浦、金山、奉贤等区文化元素丰富、文脉基因深厚,分别推出了“建筑览胜之旅”“江南园林之旅”“诗画朱家角”“枫泾江南文化之旅”“人文艺术之旅”等江南文化线路。

周末的“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人头攒动   范筱明   摄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六个区文旅局指导、蜻蜓FM主办的市民最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百大“人·物”评选活动,也于第二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上启动,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投票,将评选出一批最受市民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包括历史建筑、微旅游线路、文创产品、讲解员以及服务明星等,让广大游客从最具代表性、最有地域特色、最富时代气息的“建筑可阅读”百大“人·物”中感悟历史的厚度、感受人性的温度。


此外,由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主持并担任主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协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上海城市推广中心出品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版也于9月13日在蜻蜓FM、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首发,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欣赏音频内容。有声版邀请了“侧耳”团队印海蓉、施琰、陶淳、王幸、林牧茵、徐惟杰、臧熹和叶子龙等八位沪上知名的新闻主播、主持人参与录制,借助诸位知名主播的人气与精彩演绎,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载体,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上海的知名建筑可见、可读、可听,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处副处长欧晓川表示,上海推出“建筑可阅读”是文旅结合的典型案例,它把文化和旅游真正结合在一起,是从资源到产业的一个转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