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名家

专访楼宇烈:以不变应万变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发布时间: 2019-11-01 15:51:5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舒珺 | 责任编辑:

几案上的座钟整点响起的时候,我们正好踏进客厅。客厅里书多得吓人,把不大的空间占得满满当当。楼宇烈夫妇笑脸相迎,招呼大家进屋叙话。

“缘起”与“因果”学说的话题贯穿了采访的始终,似乎在冥冥之中,楼宇烈的学术研究与中华佛文化网既有“缘起”,也是“因果”。

楼宇烈细致耐心地娓娓道来,他先从佛传之初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摩擦讲到佛文化的国际交流,再讲到科学与佛文化的联系,最后谈到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的本质,令人受益匪浅。

东西融合,一带一路

“佛教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印度还希望把佛教传回去”,在楼宇烈看来,佛文化的中国化在促进国际交流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实正是如此。佛法东传以来,历经了最初的磨合阶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汇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东西交流中,无论是东晋海外求法第一人法显,饮誉华夏的唐代第一高僧玄奘,还是六次东渡、开创日本律宗的鉴真,中国历代高僧大德不畏艰难,向海外主动求法与传法。他们身体力行,一步步丈量着佛文化的长与宽,脚步贯穿起大漠与沧海、雪域与绿洲,恰好与今日盛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完美吻合。或者这正是种“缘起”,才有了中华佛文化兴盛之“果”。

以道统艺,以艺臻道

正因如此,楼宇烈对中华佛文化网的出现赞不绝口。

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华佛教文化艺术扎根中华大地,繁荣发展。其中的文学、建筑、造像、绘画、音乐、舞蹈等,均已成为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经朝代更迭而保存下来的物质与记忆遗产,展示了中华佛教艺术的成就与辉煌,更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致我们对历史产生了陌生感。更热情、大胆地拥抱自己的传统文化,建立起一种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是楼宇烈倡导的主旋律。只有对传统抱有理解、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才有可能将它与其他文化客观比较与交流,才能清楚、理性地看到自己文化的不足与长处。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菁华,楼宇烈认为要“以道统艺,以艺臻道”。他说:“各种文化都有两个层面,一个‘艺’,一个‘道’。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在理念指导下完成的,这是‘以道统艺’;我们通过外在形式发掘领会那种高层次的意境,这是‘以艺臻道’。”

“互联网+”的美学精神

“互联网+”的热潮悄然影响了中国佛文化的传播。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楼宇烈说,“要以不变应万变,佛教的根本精神不能丢”。互联网工具可以更迅速、更广泛地传播佛教文化与艺术中更多不为人所知的精粹,因此,楼宇烈对中华佛文化网寄予厚望:“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创新的前提一定不能离开佛法的正知正见,要用正知正见来引导对佛文化感兴趣的受众”。这是楼宇烈对中华佛文化网语重心长的叮嘱与勉励。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借助新媒体工具把佛教文化与艺术更好地传播与传承下去,这也是各个时代研习佛法与传播文化的人不变的宗旨与追求。

对我们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来说,除了要不断地学习钻研中华美学精神、领悟佛文化精粹外,更要有对漫漫长路上下求索的决心与意志。

楼宇烈简介

楼宇烈,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85年9月起);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等。

分享到:
相关内容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