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学者说 | 与陈卓馆长一起走进天津博物馆(三)

发布时间: 2020-06-24 09:24:0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肇鹏

编者按:2020年,中国网文化频道推出“学者说”精品栏目。在这里,每一位博物院的院长、博物馆的馆长都是主人公。他们将以最真挚的语气,最精练的话语,带领我们走进一座博物院、博物馆,介绍他们心中最为特别的文物、藏品。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穿越古今王朝,探寻中华魂魄,了解文物背后的传奇,领略其无穷的魅力。


20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馆迎来了其一百岁生日。 现在的天津博物馆,无论是体现着先进理念的建筑外观,还是重新架构的展览陈列,无不散发着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的新鲜气息。 而新鲜的身影背后,是其长达100多年的历史沉淀、辉煌足迹。


 这座百年博物馆,有太多耀世奇珍,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什么宝贝,是我们绝对不容错过的呢?


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陈卓馆长的脚步,聆听几件特别的文物故事吧。


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


今日的主角,是一幅17米巨制,再现乾隆下江南情景的绘画精品——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大家好!我是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件我馆馆藏的绘画精品——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无款《万笏朝天图》卷,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高56.3厘米,卷长17米多。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著名景观历历在目。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乾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于17米的长卷之上。卷首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玺,为清宫旧藏。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静静欣赏这幅万笏朝天图,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画中有一面杏黄旗,旗上写着“万笏朝天”,但整幅画作并没有直接呈现“万笏朝天”这一主题。那这幅图为何叫“万笏朝天图”呢?苏州天平山西面有一座笔架峰,山峰突兀,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这处景观,就叫“万笏朝天”。而这幅画取名“万笏朝天图”,采用的是双关语,既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群山林立的自然景观,又记载乾隆皇帝南巡,苏州地方官民迎接圣驾的场面。画中苏州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俨然一副“万笏朝天”的盛景。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有意思的是,万笏朝天图中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这又是为什么呢?根据清《南巡盛典》记载,在乾隆皇帝南巡的前一年,各地官员就开始进行周密地部署,沿途的行宫、名胜、中途休息的地点,都要绘制成图册,上报朝廷,可想而知,接驾的百姓一定也提前接受了严格而周密的演练。《万物朝天图》描绘的可能就是苏州民众为迎接圣驾进行演练的实况。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本图的作者已无从考证,在卷尾的署款我们可见“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苏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组织画师将乾隆南巡苏州的场面描绘出来的。


 ——陈卓 天津博物馆馆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