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国内演出机构为何鲜有购买活动取消险?

发布时间: 2020-06-05 08:46:26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徐颢哲 | 责任编辑: 王肇鹏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大量的商业演出取消,尽管有各种线上音乐会举行,但当下国内演出市场的大部分演出仍处于停滞状态。作为一种避险手段存在的活动取消险,在欧美国家挺常见,但在国内却很少有演出机构投保。事实上,保险公司有相关险种,但投保者并不多。


反差 国外常见“取消险”,国内投保者寥寥


大型活动(如赛事、演出等)取消(含延迟、改期)保险,在海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险种,应用非常广泛,国际顶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音乐会、话剧等,都可以购买活动取消保险。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取消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简称“温网”),堪称投保取消险的赢家——2003年后温网就在投保项目中加入了流行性疾病这一项,而且保险条款逐年优化,在疫情尚未解除的当下,温网每年花费大约160万英镑的保险开支后,获得了1.14亿英镑的赔偿。


不过,当前在国内投保活动取消险的演出机构寥寥无几。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2019年投保活动取消险的仅有几单。北京的其他几家保险公司2019年也几乎没有投保活动取消险的案例。上述人士表示:“北京尚且如此,全国其他城市投保该险种的,自然更少。”


从事文化行业相关法律顾问工作的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林楠律师介绍,目前办理该保险的主要以涉外类型为主。2004年滚石乐队因“非典”取消北京工体演唱会,因演唱会主办方为此次演出购买了公众责任保险,以及偶发事件保险的附加险,最终由人保财险赔偿了250万元。2016年原定于北京鸟巢举办的英超曼联足球队与曼城足球队的比赛,由于比赛前夕极端暴雨天气影响草坪,比赛被迫取消。赛事预期票房收入超过3300万元人民币,因运营商购买了活动取消保险,弥补了主办方的部分损失。


问题 相关险种国内早已设置,演出方意愿不强烈


其实,活动取消险引入国内的时间并不晚。早在201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部门就联合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4月,保监会联合文化部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首批支持文化产业保险试点11个险种,由中国人保财险等三家保险企业试点经营,期限为两年。


活动取消险刚引入国内时,业内曾乐观估计,演出和保险两大产业联姻步伐加快,保险品种单一局面将破冰。不过,事实证明,活动取消险并未达到预期的发展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演出公司与保险市场没有良好对接,双方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另一个困局在于,小演出机构不想买,因为成本过高,适用率不大;大演出机构想买,却不知道哪家保险公司会售卖。


怎么算出一个合理的保费,成为制约活动取消险发展的直接因素。北京中间剧场艺术总监满顶直言,算财产险,计算方式比较复杂,“要提交营业流水等各种数据,作为测算依据,国内的数据模型积累很不够,需要用国外的模型做测算,或许找几个剧场,集中投保,保费才会合理一些。”


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的一位保险经理,当年曾从事从国外引入活动取消险的工作,她直言:“这些年活动取消险发展不好,很大程度是因为保险公司未能真正深入了解演出行业,导致保费和不确定性比较高,国外的保费约为演出成本的3%-4%,但并不绝对,相对而言国外的保险公司是深入参与行业,也能确实给出一个合理的保费。”


展望 市场待成熟,谨慎对待活动取消险


不止一位保险从业人士提到,在此次疫情过后会更加谨慎地对待活动取消险,保险责任的认定则会更加细致。


林楠律师认为,保险责任主要是通过责任免除事由以及损失赔偿范围确定的,因责任免除事由属于合同约定事项,不同的保险产品在责任免除事由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投保时需格外注意责任免除的范围,以确认发生特定事故后能否获得赔偿。她指出:“部分保险合同将传染性疾病规定在责任免除条款中,那么即便在疫情开始之前已经购买了活动取消保险且活动的确因疫情取消,保险公司也无需就此承担赔偿责任。”


活动取消险是演出行业发展到一定成熟度的时候,作为保障的一部分,而当前国内演出市场尚待成熟。一些演出行业从业者也表示,主动购买活动取消险的欲望并不强烈。满顶表示:“我们做演出规划周期比较长,下半年的演出,其实上半年甚至提前一年就已经做了计划,如果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取消,也不会像一些大型项目要提前几个月去做准备,彼此留有协商的余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