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学者说 | 与张焯院长一起走进云冈石窟18窟

发布时间: 2020-06-01 12:34: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编者按:2020年,中国网文化频道推出“学者说”精品栏目。在这里,每一位博物院的院长、博物馆的馆长都是主人公。他们将以最真挚的语气,最精练的话语,带领我们走进一座博物院、博物馆,介绍他们心中最为特别的文物、藏品。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穿越古今王朝,探寻中华魂魄,了解文物背后的传奇,领略其无穷的魅力。

我们看到的18窟,居中是一个身披千佛袈裟的大佛,在他的两侧有两位佛和两位菩萨。在菩萨的头顶上,我们马上会看到十大弟子,排列极其对称,这是来自西域的做法。在这些十大弟子的形象,菩萨头顶上十大弟子的形象,我们看到他们有来自中亚的,在左侧下方从石壁上冒出一颗人头来,这个头像,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就是说,云冈所表现的是西方艺术进入中国,表现的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结合。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云冈石窟这座气势雄浑的千年宝库,再次凝聚了海内外人们的目光。 

云冈石窟的最大魅力是什么,院长张焯曾这样说:”它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是中西文化共铸的历史丰碑,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

今天,张焯院长为我们介绍的文物是什么?

那是18窟的一尊弟子像,位于窟内东壁上层北侧。此像头部从石壁上探出,面容苍老,高额深目,眉端卷曲,眼窝深陷,鼻梁高挺,两颊陷凹,显然来自异域。他双目微颌,面带笑容,仿佛是在悟得佛理后,心灵上掠过超然与愉悦。弟子脸部块面结构分明,表现手法概括洗炼,应为释迦佛的大弟子迦叶形象。

18窟 弟子像

西方艺术进入中国,当然不仅仅体现于这一尊弟子像上。西式设计与中式技艺,正是云冈石窟的最大特点。我们不妨将视线扩大,看看整个18窟,是如何阐释、表现着中西文化的融合。

18窟

18窟,是著名的昙曜五窟中的一窟,窗大门小,既便于采光,亦便于观佛。穹隆窟顶,北壁主尊佛像身批千佛袈裟,为中国石窟寺早期佛像雕刻之先例,两侧分别配置胁侍佛、胁侍菩萨、十大弟子像。全窟设计严谨,布局完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相互对称、呼应。

大佛两侧,众菩萨、弟子排列极其对称,此法来自西域。

主像高15.5米,形体高大,占据窟内面积的绝大部分。高肉髻,面颊丰圆,眉细眼长,鼻梁高挺,浑厚质朴,具有拓跋鲜卑的形象特征。袒右肩袈裟,浅直平阶梯式衣纹,轻薄贴体,反应了印度恒河流域芨多雕刻艺术的风格。衣纹上有序排列千佛,有的坐于长茎莲上,佛像右臂下垂,手部崩毁,左手挽衣襟置于胸前,手部雕刻柔中带刚,饱满而富有弹力。

主尊佛像一手抚胸一手垂地

18窟东壁北侧 胁侍菩萨像

东壁北侧的这尊胁侍菩萨,头戴三面宝冠,宝冠上圆盘状的装饰物由山岳型联珠纹冠架托住,圆盘间隔以忍冬叶,正面圆盘内有一禅定坐佛,盘顶装饰仰月形,固定宝冠的缯带一侧结节,颇具装饰效果。头后可见垂肩的辫发和披巾。耳饰莲华吐穗,雕刻精美绝伦。不过可惜的是,身体部分风化比较严重。

18窟东壁北侧 胁侍菩萨像头部

18窟 众弟子像

18窟 弟子像

窟内的众弟子像雕刻,有的手提水瓶,有的手拈莲花微笑,人物性格鲜明,神态十分生动。

云冈18窟的中西文化融合之体验,今日便到此结束。下一站,张焯院长将带我们去看什么,诸位敬请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