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潘鲁生: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 2021-06-11 20:02:04 | 来源: 中国艺术报 | 作者: 潘鲁生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原标题:潘鲁生: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团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藏毯特色产业的体会

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西宁市考察,第一站选择到藏毯工艺企业,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毯手工编织技艺的保护传承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依托当地原材料资源优势,创新传统工艺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竞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对民族地区善抓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团结给予充分肯定,为民族地区以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6月7日,习近平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门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6月7日,习近平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心系民族地区藏毯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民族地区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发展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早在2016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藏毯是藏族传统优势工艺资源,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藏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先民就开始用牛羊毛编织“毛席”用于御寒、装饰。明末清初,青海湟中地区藏毯工艺兴盛,湟中县加牙村村民编织的地毯产品销往西藏、甘肃、四川等省内外地区,部分产品销往印度、尼泊尔等国。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地方传统优势产品,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青海藏毯产业的发展,藏毯成为青海重点出口产品之一,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藏毯产业为主导,培育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资源要素,扩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藏毯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藏毯产业被列入青海重点发展产业,在系列政策支持下,青海形成藏毯生产基地,吸引大批工艺企业积聚,实现藏毯工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青海因此获得“世界藏毯之都”的美誉。

2017年7月,潘鲁生在青海玉树州调研民族民间工艺。

 2017年7月,潘鲁生在青海囊谦县调研了“米宁洛”唐卡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生态保护,此次青海考察中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作为中国四大重要牧区之一,青海也是全球几个无污染的重点地区之一,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藏毯使用的原材料——“西宁大白毛”,毛的纤维粗长、颜色洁白,加上精细的编织工艺,织出来的藏毯柔软而又富有弹性不易塌陷,具有耐磨久用的特点,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是被手工地毯行业广泛认同的优质原料。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工艺材料成为藏毯工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生态环保型工艺产业,藏毯也符合现代生活理念和消费心理。从天然原材料的选择到编织工艺的实施,直到最终的成品,藏毯产业链几乎零污染。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生活品质观念影响下,藏毯所富含的生态关怀、手艺温度以及健康、高品质的理念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产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青海藏毯工艺产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实践,形成民族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青海经验。

青海湟中县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青海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枢纽地。近年来,青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外贸竞争优势。藏毯作为对外贸易的优势产品,出口至美国、日本等2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值位居全国手工地毯首位。藏毯传统工艺走出国门后面临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并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投入增加等问题,青海藏毯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技术的融合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调研的“圣源地毯”为例,藏毯传统工艺与现代地毯编织手法、手工枪刺编织技艺相结合,将特殊纤维、特殊工艺用在地毯上,产品也从最初的手工编织藏毯,延伸到机织地毯、手工枪刺地毯、荧光毯等多种样态,实现藏毯传统工艺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发展。

新消费时代,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日益增多。为满足消费者对藏毯图案设计的个性化需求,圣源地毯引进了效率高、质量稳定的比利时高速阿克明斯特织机。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工艺制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具有了定制生产的灵活性,藏毯工艺产业实现从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的转型。为推动藏毯传统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家居设计要求,企业进一步实施“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藏挂毯”项目,可以实现在一个小时之内快速完成个性化地毯制作。通过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团队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藏毯相结合,通过大数据计算进行智能推荐,将藏毯工艺融入家居设计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目前,“圣源地毯”建立起了客户体验中心、生产控制中心、设计研发中心和售后服务平台的管理模式,传统工艺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的创新发展。

班玛县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藏毯编织工艺 梁达明摄 

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藏毯特色产业具有稳定就业、扶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藏毯工艺包含选料、洗毛、纺线、染色、图案设计、编织等流程,每个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其中。近年来,青海藏毯龙头企业在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农牧区闲置的车间、仓库、废弃教室等建成藏毯扶贫作坊,为贫困农牧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2020年,中国藏毯协会在果洛地区、海北地区开展藏毯编织工艺培训,让农牧民具备了可持续生计能力。互助土族自治县索卜沟村,借助当地盘绣等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优势,建立起手工藏毯编织加工点。藏毯工艺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也为工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河源新村,因国家实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整体搬迁以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藏毯编织等后续产业,村民得以安居乐业。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文化转型升级”的运营模式,带动周边340户农牧民从事藏毯生产加工,实现集体增收致富。围绕藏毯工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实现农牧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而且扩大了藏毯传承人群,增强了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后劲,为乡村发展提供内生动能,形成以藏毯特色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服饰制作技艺

青海循化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

促进民族团结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此作为民族特色产业的文化资源,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藏毯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体现,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纽带和载体。在历经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藏毯从各民族特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其工艺设计将藏、汉、回、土、蒙古等多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既有藏族粗犷、自然、古朴的风格,又兼容并包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审美观念。藏毯手工技艺传承发展的过程是研究我国藏族历史、文化、习俗以及藏族与各民族交流交融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藏毯——赛马节

藏毯是工艺品,更是藏族群众的生活用品,如今藏毯已成为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高品质家居用品。推动工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是藏毯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谈高质量发展问题,他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在民族地区强调高质量发展具有更为独特的意义,青海藏毯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各地区只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都可以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