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柳州螺蛳粉等上榜国家级非遗名录 列入名录项目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6-11 16:34:54 | 来源: 央广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 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国务院批准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涵盖文学、戏剧、传统技艺等内容。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其中予以保护。其中与饮食相关的民俗类项目也纷纷上榜,比如火宫殿臭豆腐、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凯里酸汤鱼等知名小吃、菜品的制作技艺。这次列入名录的项目体现了哪些特点?评选过程较以往有什么特别之处?尤其是各地美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介绍,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突出体现了关注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兼顾区域协调发展、重视濒危项目的保护等特点。王晓峰说:“一批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列入名录,其中包括了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赫哲族嫁令阔、独龙族民歌、门巴族萨玛民歌等人口较少民族的项目。14个目前尚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地级市(含直辖市区、县)推荐申报的18个项目列入名录,9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103个项目,如图什业图刺绣、松桃苗绣等项目列入名录,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一批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桓仁盘炕技艺、宁河戏、霞尔巴贡等具有重要价值、亟待保护的项目列入名录。”

据介绍,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表示,我国于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非遗保护的国际事务,在非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王晨阳说:“我国2020年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关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和立身中正、谦和礼让、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念。壮族补粮习俗,传达着中华民族崇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比如钱氏家训家教、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吕氏乡约乡仪等规约习俗,这次都列入到第五批名录当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家国天下、重德修身、克勤克俭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这些项目都充分体现了《公约》所倡导的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互相欣赏、促进对话的宗旨,可以被加入《公约》的170多个国家所广泛接受和认可。”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王晨阳介绍,饮食类非遗项目不仅仅只是饮食制作的技艺,它是一整套与食材遴选、配料加工、菜肴烹制和美食消费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是人际交往、礼仪节庆等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着中国人尊崇自然、顺应时节、食治养生等思想观念和健康理念。在本次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共有18个饮食类项目列入,13个项目进行了扩展,涉及了57个申报地区或单位。王晨阳说:“其中就包括了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这样的综合性项目,徽菜烹饪技艺、潮州菜烹饪技艺、川菜烹饪技艺、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这样的地方菜系项目。还有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等食品制作技艺项目,以及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古井贡酒酿造技艺等茶类、酒类非遗项目。”

王晨阳表示,在本次评审过程中,各地推荐申报的饮食类非遗项目数量较多,包括与饮食相关的民俗类项目共135个,因此评审在非遗10个门类的基础上,单独设立了饮食类评审专家小组。

饮食类非遗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近年来,许多非遗项目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王晨阳说:“沙县小吃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带动了数十万人就业。柳州螺蛳粉是柳州这座城市的特色名片,是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如今,柳州螺蛳粉已经发展成为面向全国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养殖、种植、加工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解决就业、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