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徐里: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作品要突出民族性、时代性

发布时间: 2021-04-30 13:49:3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刘昌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北京4月30日讯 (记者 秦金月 刘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近日,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记者专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他透露,中国美术家协会将举办一系列活动献礼建党百年。

献礼建党百年 中国美协更多惊喜作品等待揭秘

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清华大学考察。在美术学院参观学院校庆特别展时,习近平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于4月21日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关于美术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上,徐里提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术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中国美术界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采取最坚决、最有力的措施,把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徐里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关于美术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上讲话。(中国美协供图)

徐里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中国美术家协会将举办一系列精彩活动,并奉上一批高质量的作品献礼建党百年。

徐里说:“我们都非常荣幸,因为大家能够亲历见证、能够参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样美好的时刻,参与到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据悉,中国美术家协会已经承接多项重要美术创作工程。其中,在即将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馆中,中国美协将负责主题展览的部分。另外党史馆的广场上也将建设四尊大型雕塑,届时可以成为观众参观打卡的好地方。

此外,中国美协还将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的美术作品展,反映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所有的辉煌的历史画面,体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勇往向前、敢于牺牲、为了信仰奋斗终身的感人精神。据徐里透露,这些画都非常之大,很多都是3米×8米的巨幅。“因为这些作品我们要留给历史,留给后人,让我们今后的子孙通过这些作品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走得不容易。让老百姓更加热爱党,更加珍惜我们的社会,珍惜我们的生活。”徐里说。

几代中国油画家共同探寻“油画中国化”问题背后的答案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中国油画家之一,徐里眼中的中国油画又有哪些深刻涵义?

油画作为艺术界的舶来品,传入中国不足500年。徐里为我们简要介绍了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史。

据传,1581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抵达中国后,带来了欧洲的油画艺术。后在清乾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一方面,郎世宁来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让中国人对油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郎世宁的油画又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

徐里介绍,中国早期的油画家大多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他们赴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国深造,如大家熟知的徐悲鸿先生等。老一代艺术家把欧洲的古典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风格带到中国,并且建立了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对此后中国美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革命战争年代,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拿起画笔作武器,号召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油画深受苏联影响,以巴维尔•彼得罗维奇•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油画教学迅速成为中国油画的单一教学体系,并在当时培养了一批油画骨干力量。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后,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到重新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文化,中国人在油画乃至美术事业上开始了全面觉醒。

徐里认为:“新时代的中国油画应该说是处于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

事实上,以徐悲鸿、林风眠、董希文、吴冠中等著名画家为代表的几代中国油画家都在不断探寻一个问题:油画的“中国化”,即中国的油画如何体现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中国精神和中国审美?徐里坦言:“这是我们大家一种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徐里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国家的富强、对文化的自信,相信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一定会通过中国人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能够把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追求、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在油画当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徐里畅想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说,油画,这是中国人的油画,这是中国人画的油画,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油画家所表现出来的油画是不一样的,因为这里有中国人的价值理念。”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摄影:刘昌)

民族性、时代性和自身个性要“三性合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

徐里认为,文化自信恰好为油画“中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的美术事业要坚持“三性合一”。

首先,要体现民族性。画家的作品要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从中汲取精髓、营养,能够看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淀和厚度,要有中国精神、中国元素在画面当中体现。

其次,要有时代性所谓“时代性”就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一种观念、理想和追求,绘画中的技术、技巧等要不断延伸和创新创造。

最后,画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徐里认为,西方的绘画作品大多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中国的画家当然也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我们的画家要求要更高。要成为著名画家,或者作品成为传世之作,“三性合一”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这三性完整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你的这件作品才会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徐里说。

他用了两幅油画作品举例。

罗中立作品《父亲》(资料图)

一幅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徐里认为,这部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品名称从《粒粒皆辛苦》改为《我的父亲》,最后定名为《父亲》,实际上体现的形象就是中国人的父亲。这件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反映了改革开放给艺术家在思想观念和作品呈现上带来的巨大影响,反映了中国在当时的历史巨变。

李节平作品《小夫妻》(资料图)

此外,青年画家李节平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油画类金奖的作品《小夫妻》也给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幅作品体现的是一对农民工夫妻白手起家盖房子的情形。徐里回忆当时对于这张画的看法,最初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徐里就说:“别看小农民工(作品《小夫妻》)不起眼,50年以后、100年以后来看这张画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这张画了解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所有建设,城市建设、道路建设等。”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里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了解到当时的历史状态,“所以这张画可能一看不起眼,但你好好研究它的时候,它就是代表一个时代。”

徐里认为,以这两幅画为代表的一批画作,其中的情节最普通、最常见、不容易被发现,但这些朴实的作品隐含着深刻内涵、会震撼你的心灵。

文明可以互鉴,但文明不是取代

为时代而画,是徐里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理念。

“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盛世,因为中国人从落后到膜拜别人,到今天相信自己,这是个历史性的转变,这是思想上的一个最根本的改变。”徐里进一步解释说:“如果只是向别人学习,那你永远是学生;你永远抄袭、模仿别人,你仍然还是别人的学生。”只有自强自立,遵循自己的文化传统,站在自己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以人民为中心,发现你身边的有情感、有温度、能打动人的故事和内容,在作品中表现人民,与时代同步伐,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够建成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建设出来的?一定会有很多的故事,会有很多很动人的形象,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而不是关在屋子里自己想象,那是画不出来的。”徐里说。

此外,画家在思想观念上、语言表达上也要坚持中国文化的立场。“只有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你才会从自身的文化、自身的血脉、自身的灵魂出发,而不是用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观念来改变我们,或者通过别人的思想观念来融合我们的一些内容,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徐里表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追求和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是一个否定另一个,而是要站稳自己的立场。”

他认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两座高山,两条不同的道路,“文明可以互鉴,但文明不是取代。因此我们要站在我们的文明里,站在五千年历史的一个长度、维度、高度来认识、理解、复兴、创新自己的文化。这个时代就是我们传承和创新创造最好的时代。”

该如何理解文明可以互鉴,但文明不是取代?

徐里以“丝绸之路”为例,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这其中不仅仅是贸易经济的交流,更是精神文化上的交流。“所以正因为有了交流,我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艺术上一些新的形式通过交流而产生,相互影响。”

徐里认为,“这在丝绸之路当中有非常好的体现,比如敦煌的壁画,可以看到印度文化、中东文化、甚至西方文化和我们东方文化几百年、上千年的交流所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所以你能看到当时各种不同的元素符号在那里互相的碰撞、互相的融合、互相的发展。这就是文明互鉴当中的互相学习、借鉴、碰撞而产生的。”

但徐里同时也强调:“中国人不会因为这种文明的互鉴而改变自己。在相互吸收的过程当中,她还是发展自己,所以她最后发展出来的这些壁画也好,其它的艺术门类也好,一看就是东方的,一看就是中国的。”

东西方绘画的区别与互鉴

回到油画上,徐里认为,东西方在画面上的审美追求是不一样的。例如,西方的风景画,特别是写实的风景画是按照焦点透视等科学的技法来呈现的,人物画会通过解剖学、色彩学、光学等技法把人物画得非常写实。

但中国人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则不一样,“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画画不要求太像,太像会认为反而‘熟’了,反而没有境界了。”这是为什么呢?徐里解释说,因为“没有想象的空间了” 

“中国人的山水是自然景物与人内心互相关照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带有诗意的、画家经过升华以后要表现出来的某种意境的山水和风景。让观众去欣赏这个风景的时候,他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山水,通过风景他还能感悟到很多思想上境界上的升华,所以中国人的画是可以看,可以欣赏,还能够感悟,还能够升华,(与西方是)不一样的。”

徐里认为,中国人画人物不要准确,要求的是意趣,通过笔墨的表达、线条的表现、对人物的理解,画面所产生出来的趣味,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内涵应该是更加的丰富,更加的高级,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和西方的绘画是不一样的。

油画从西方传来之后,与中国文化有了很好的融合。事实上,西方很多绘画流派也借鉴了东方的艺术,例如印象派本身就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而浮世绘乃至整个日本绘画、日本文化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徐里表示,从绘画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的高度和厚度,是非常值得西方人来欣赏和学习的。中国的绘画自古以来就是在真实当中体现更多的抽象和意象。而西方现代派的很多作品,并不基于原来古典的写实主义,而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流派正在逐渐发展开来。

徐里认为,这“实际上都是互鉴过程当中碰撞出来的一种新的火花、新的追求、新的观念”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摄影:刘昌)

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艺术家的工作任重道远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的走出去和请进来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徐里从自身经历出发,谈了很多想法。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家,徐里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的重大展览中展出、获奖,被诸多博物馆、政府机构、收藏家等收藏。他的各项荣誉跨越国界。2007年入选中国油画50家,2011年入选“艺术之巅”——中国油画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乌克兰大使奖,2013年被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成就奖”,2015年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16年获俄罗斯美术家协会苏里科夫金质奖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时东方文化骑士勋章。

徐里在交谈中也提到了他的油画《四臂观音》被洛克菲勒家族收藏,至今仍挂在他们的客厅里。而在2019年,他的油画作品《对话》收藏并陈列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这也是达芬奇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张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享誉国际,受到国外同行的尊重和赞美,徐里认为,这其中两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

其一,是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大了,中国的艺术家就是受益者。随着国家影响力的强大,我们的艺术家有机会受到外国人的尊重。

其二,徐里认为他的油画作品能够体现中国文化、中国元素,而不是照搬照抄、模仿西方的油画,所以他的画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中国的。之所以受到国外收藏家的欢迎,正是因为他们认为徐里的油画对于他们的收藏来说,代表着中国画家在油画上的追求和表达,是一种中国元素的补充。

谈到“文化走出去”,徐里表示,中国外文局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对外宣传机构之一,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中国美术家协会也在致力于让中国美术走出去。

徐里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国美协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举办过展览,把中国画带出去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国外的各界人士可以进一步了解当下中国文化和中国文艺的生态,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中国美协还致力于“文化请进来”。

例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100多个国家的4000余位艺术家参展,观众一百余万,已成为国际上参展国家最多的美术交流平台,展览被誉为“当代国际绘画、雕塑艺术展示的中心”。

徐里表示,举办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话语权,把我们中国人的思想理念通过展览很好地传播出去。

在徐里看来,像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这样的展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为参加过的国外艺术家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只要他们来到中国,到了北京、上海,或是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他们的思想都会有所改变。很多国外的艺术家都纷纷感慨:“中国艺术家的展览环境太好了,中国艺术家的工作室太高级了。”

徐里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经济和文化是一体的,是缺一不可的,要形神兼备。只有文化强,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大国。所以美术工作者仍然任重道远。


记者:秦金月

摄影摄像:刘昌

视频制作:郑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