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导演鹏飞:为“正常”而作

发布时间: 2021-04-02 09:49: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雅晴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在这样的世界末日时刻,

在这样的尽头,

你能做的不是要挽回什么东西,

就甜蜜一吻,

非常简单,

一点不深刻,

我对深刻有怀疑。

——《十三邀》

鹏飞的作品,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克制和安静,用一个词来形容——轻描淡写。如同导演毕赣所说,世界末日的时候,不害怕也不悔恨,甜蜜一吻,并不深刻。

事实上,我们已经塑造了很多深刻的东西。我们常用声情并茂来要求一个人的表演,希望他能哭能笑,我们总是希望音乐适时响起,最好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动剧情,以便收割一拨观众的欢笑和泪水,刺激他们的感官。

然而我们忽略掉的是,这个世界,除了快乐和悲伤,还有另一种情绪,叫平静。还有另一种人,他们的生活既不快乐,也不悲伤,只是正常。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并不是一个线性概念,不是这一刻好下一刻不好,而是每一个此刻,同时发生着好与不好……

所以人无需为此刻快乐,为彼时忧伤,而是要看到二者并存,以此来平衡自身,不再出现夸张的表达。也因此,平静才是最高级的情绪。

这正是导演鹏飞的创作理念给我带来的惊喜。虽然,他自己也说,只是靠心在创作。但这种心上的感应,却影响了所有元素的重构。比如,他觉得表演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必须要和镜头的运用、色调、基调放置在同一个波纹里,以至于他在选演员的时候不会期待对方太外放的表达。

也因此,他镜头下的小演员,都很平实内敛,可是因为生活本身的真实,通过台词释放出来的信息,完全不影响内容的完成度,反而有一种难得的质朴。

这正是“不够深刻”对抗“深刻”的胜利——都在余味中。

其实当下的很多艺术形式,关注点都不再是面部和声音的表现了,甚至都在试图掩盖一些情绪。比如头戴面具没有台词的形体剧,比如大量留白的电影……作者们希望受众关注的,可能是不够“迷惑”的肢体语汇,也可能是不带任何情感预设的自然之物。因为唯有让艺术变得更客观,更接近心灵的本质,才能真正引导人们,帮助人们抵达平静。

事实也是如此,一部作品中,并非只有情绪,还有很多别的元素。当热情满溢的推销嘴脸已然成为了一种冒犯,大家逐渐厌倦人刻意谄媚他人的“表演”天性。而去掉拙劣的表演,才是反照自身的开始……

愿所有的艺术,都能勇敢地为“正常”而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