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千黛|苏东坡的最后一句话

发布时间: 2021-02-04 10:27:0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千黛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image.png

清•黄慎《东坡玩砚图》


苏东坡的最后一句话

千黛

苏东坡的好诗句,太多了,常常读得我跟着他一起经历那样的悲欢冷暖,无论多么顺逆浮沉,都在晦朔阴晴中,超然出一怀乐观,通透出一腔达观。但读过他在世的最后一句话,我却是心头最为风起云涌,百感交集:“勉强想就错了”。

1101年七月二十五日,再次遇赦,由海南儋州北上至常州的苏东坡,病重卧床,呼吸气短,康复无望。他在杭州期间的老友维琳方丈,前来探望,一直陪伴着他。

image.png

苏东坡与春梦婆

二十六日,苏东坡写了最后一首诗。方丈一直和他谈论今生与来生,劝他念几首偈语。东坡笑了笑,他曾读过《高僧传》,知道他们都已经死了。他说:“鸠摩罗什呢?他也死了,是不是?”鸠摩罗什行将去世之时,有几个僧友都替他念梵文咒语,但他还是去了。

二十八日,苏东坡迅速衰弱,根据风俗,家人在他的鼻尖上放一块棉花,看他最后的气息。

维琳方丈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

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他一生最好朋友之一的钱世雄,也对他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

东坡随后说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句话:“勉强想就错了。”

这句话已然表现出了东坡面对生死的态度,表现出了他能达观面对生死的态度背后,道教文化对他心灵的慰藉与提升: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这句话,当然是东坡对生死而言的。但对生死而言之后,东坡说这句话时,他的心头还有没有别的意绪、别的意思呢?我总是会按自己有时一语千绪的脑回路,不自觉地想要去揣测一下东坡彼时的心境。

可恶的章惇,据说觉得苏子瞻、苏子由的字,一个像儋州的儋、一个像雷州的雷,就把他们一个贬到儋州,一个贬到雷州,觉得这样有趣。小人心,海底针。东坡一生的坎坷困苦,大都拜这位所赐。最后的北归途中,章惇的儿子请求东坡的宽恕,东坡当然宽恕了也遭贬黜的章惇。但东坡有没有想起当年他们一起过山涧,章惇荡一条藤到对面刻“苏轼章惇到此一游”,东坡说:“你以后会杀人”,章惇问何以见得,东坡说:“不珍惜自己性命的人,当然也不会珍惜他人的性命”。那之后,东坡为何不时时防着章惇呢?是不是“勉强地想了”章惇不至于害自己呢?是不是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也是一种勉强了的想法呢?

不会,以东坡的洒脱旷达,他可能几乎没有这样的思绪一闪。豪爽率性就是豪爽率性,那是他不可更改,也不会更改的天性。

但是,“勉强想就错了”,离开东坡对死的态度来看,世间许多事却是遵循这道理的。比如,明明知道说完这句话的东坡不可能再复生,但我却总想,如果没有这次赦免,不以这样的年龄颠沛跋涉,东坡也许还能再活至少十年。

image.png

1097年,六十岁的东坡在惠州写了一首《纵笔》:“白头萧然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章惇一看后两句,很生气,说原来苏东坡还过得这么舒服,于是将他再次贬往儋州。谁说天下没有一个不好的人?像章惇这样全然不顾年轻时与东坡的相交,必致东坡死地而后快的人,怎么可能看到东坡此时已经“小阁藤床寄病容”而心生怜惜呢?好人是天生的,一部分坏蛋应该也是天生的。  

章惇曾撺掇皇帝杀死东坡,要不是大宋开国皇帝曾给子孙定下不杀文臣的规矩,东坡的每一次贬谪,都可能是一道死令。东坡最后的直接死因,虽不是章惇,但每一次被贬后的颠沛困厄、饥寒无寄,都是累积着的死亡因子。

七月二日到达儋州的东坡,写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何等末路之境。

过了一段,东坡又写到:“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此时的东坡,已开始恢复以诙谐之思宽解自己,并且有了朋友,春梦婆、斗笠兄、木屐公等等的卑田之人,都能成为东坡开心起来的参照系了。

九月二十七日写到:“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然儋耳颇有老人百余岁者,八九十者不论也。乃知寿夭无定,习而安之,则冰蚕火鼠皆可以生。吾甚湛然无思,寓此觉于物表。使折胶之寒无所施其冽,流金之暑无所措其毒。百余岁岂足道哉!被愚老人者初不知此,如蚕鼠生于其中,兀然受之而已。一呼之温,一吸之凉,相续无有间断,虽长生可也。”此时的东坡,仅仅两个多月后,已然开始以冰蚕火鼠为启,准备在此安享百岁了呀!可是,这一切,都得有个“安”字。若此时,一切皆安,章惇也好,皇帝也罢,都忘掉他,都放过他,也许他从此真的可以“匀呼匀吸,相续百年”,那我们该再有许多可以吟诵他更多佳作的福气了。

可是,一道赦令,并且还不是自由令,又招他北上辗转,安祥平和、顺时知命的心境,多少都不能不重起波浪,再荡漾几番。不知东坡有没有想起自己《吏隐亭》“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的句子。虽自比陶渊明清白坦荡,但看以往只要主政必有作为的东坡,兴修水利、上言制止杀婴、灾年赦免人民赋税等等,他的“颇怪先生日日闲”里,会不会对自己的“闲”,心底里也是有所怪呢?生命中最后的颠沛辗转就这样,宿命般地开始了,它根本不可能因为如今我勉强想着没有这次动荡该多好而不存在。东坡的内心与身体再一次遭遇折磨……

“勉强想就错了”,万事如此,可我总是错误地想:要是苏轼,我们的东坡大先生,没有最后这一次北漂,心境不再有大波澜,身体不再受大折难,该多好……

错误地这样想过,我又正确地想:可是,东坡是多么希望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鸿雁北归啊!


附诗:

《蚝味真——拜观故宫苏轼大展》

千黛

红楸一地叶

旷风推端门

三人三登殿

千秋千古魂

苏子十二帖

翩翩飞鸿痕

春中治平久

归院得醉樽

爱纸又爱砚

笔底墨流芬

欣唱大江去

石硬刊丰神

纵贬天涯路

海上蚝味真

观不稍释目

感喟同心人

超然台花落

乾清宫菊深


题记:昨日,与宓茶妹妹、楚颜一同,拜观故宫“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大展。文华殿内,人流如潮。我们三进三出,方得寻机近观细看展品,不留太多遗憾。所幸几乎阅尽苏氏朋友圈及历朝历代粉丝代表们的亲笔墨宝:欧阳修、黄庭坚、吕大防、傅尧俞、蒋之奇、蔡襄、林逋、鲜于枢、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徐渭、文征明、沈度、王诜、仇英、黄慎、边寿民……苏轼本人的书法和拓片,竟看到了《春中帖》《治平帖》《归院帖》等十二件!大饱眼福!

最可爱的是《献蚝帖》,六旬以外被贬到儋州的苏轼,竟仍能如此达观悠然:帖中书告儿子过,不要将海蚝的美味说出去,以免北人知道,都要争着贬来这里分吃他的美味。一派诙谐幽默,天然风流,真可谓“千古苏轼千古风”啊!

2020.10.23


image.png

image.png

献蚝帖

image.png

千黛近照

千黛简介:

号妙飞天。诗画世家,灵韵妙悟,工诗文书画。毕业于北京大学,【抱千堂】主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其著作《倾城之蝶》《问鹧鸪》《天地大美》《“不似”的浪漫》已先后入藏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山东省及广州市图书馆。《五福临门》《绿憩》等画作由中华慈善总会等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