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波:小寒日初长,风吹腊梅香——画《二十四节气系列•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新年的1月5—7日交节。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小寒节气的特点是天气寒冷,“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正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虽然是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由于我国地域很广,很多地方比如东北、岭南都和节气的天气不一定一致的,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陈湘波《小寒》纸本设色 30×60cm 2014年
俗话有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均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而生长和活动的。这张《二十四节气系列•小寒》通过腊梅与松树、两只山雀的组合,在植物与动物、动与静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使画面构图巧妙,布局得当。我又以干湿兼用的墨色、松动灵活的笔法表现山雀、腊梅和松树,从具体的画面上看,山雀用笔干细、清淡,腊梅用藤黄点染,并巧妙地穿插其间,松针用中锋表现,最后再用淡墨汁、赭石渲染背景,使画面显得轻松随意,丰富充盈、毫无刻划痕迹。
腊梅开于寒月早春,花黄如腊,清香四溢。宋代《姚氏残语》又称腊梅为寒客。它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故又称早梅。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为冬季观赏佳品,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花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慈爱、高尚的心灵,忠实、独立、刚强、高洁的品格,为历代传统文学家、诗人、画家所钟爱,也为此留下无数的文学、绘画的精品,曾有诗赞美:“枝横碧玉天然瘦,恋破黄金分外香”。
陈湘波,现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兼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慈善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等。
他的80余件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山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苏州美术馆、常熟美术馆等国内外专业机构。
出版7部个人专著,编著各种文集和画集70余种,美术论文50万余字发表在专业刊物和文集、画集,500余幅次美术作品收录于各类出版物。
专业领域: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美术教育、美术馆营运和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