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这么好 欢迎来逛逛
“非遗”是一座城市最灿烂的印记
是一座城市最美妙的歌谣
是一座城市最风味的佳肴
还是我们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最明亮的窗户
近年来,乐亭县在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系上日臻完善,项目数量逐步增长。目前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4项、市级12项,居唐山各县(市)、区前列。
乐亭非遗都有啥?且听小布慢慢细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项)
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于明末清初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曲种之一,与评剧、皮影并称“冀东三支花”。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一人持三弦伴奏,唱腔优美,板式多变,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鼓界泰斗骆玉笙盛赞乐亭大鼓“艺苑奇葩”。2006年乐亭大鼓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皮影戏
乐亭皮影戏俗称“乐亭影”,历史悠久,流布区域宽广,是一种集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性传统戏剧。生、小、髯、大、丑行当齐全,且每个行当都具有独立的唱腔体系,可谓独树一帜。郭沫若同志曾赞誉:“大钊故乡乐亭影,唱腔优美,词句丰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为乐亭皮影题词“雕精镂美,形灵影奇”。2008年“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中心”在乐亭县挂牌,2014年乐亭皮影戏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地秧歌
乐亭地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它是在乐亭民歌的基础上,人们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就手舞之,足蹈之,逐渐产生了这种民间舞蹈形式。乐亭地秧歌的传统表演方式可分为“串街”和“打场”两种,行当基本分为公子、妞、丑、擓四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2011年乐亭地秧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
刘美烧鸡
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于1897年由刘俊在继承祖上卤煮肉技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而创立。1906年慈禧太后随身侍卫的刘坦回乡省亲,带回烧鸡请慈禧品尝,慈禧尝后大悦,随即赐名“刘美烧鸡”。刘美烧鸡集色、香、味、形四美合一,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促进了我国烧鸡行业整鸡外形工艺的发展。它作为一道美味食品,起到了开脾健胃、清神醒脑、强身健体之功效,流传百年,经久不衰。2007年6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吊桥缸炉烧饼
吊桥缸炉烧饼制作技艺系清末民初乐亭著名厨师石老化所创,以水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其独特的制作方法。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对制作者的和面手法、擦酥劲道、佐料配伍、火候掌握、缸体温度、贴饼速度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产品外皮薄如蝉翼,入口即碎,香满口腹。内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2013年9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寨猪胰子
新寨猪胰子制作技艺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由新寨镇一村洪德安在承传100多年的祖传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开发探索研制而成的,以猪胰脏、食用碱、白砂糖、油、香料为原料,精心调配而成,具有防冻防裂、消炎止痛、灭菌、去油除污的功效,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2013年9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泥人制作技艺
乐亭泥人制作技艺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做工精细,雅俗共赏。以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构成了乐亭泥人的鲜明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备了完美的美学思想,蕴涵着原始艺术所独具的神秘感和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以及整个审美价值体系的渊源,直接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其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项)
孤竹国酒酿造技艺
孤竹国酒酿造技艺发源于古孤竹国,商周时期随着酿酒技术发展逐渐孕育而生。清代初年,经杨氏家族总结了民间酿酒技艺,后经一代又一代酿酒技师探究、实践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北方手工酿酒技艺和典型的北方民族酒文化风格。孤竹国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摘酒、陈酿、勾兑等4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酒质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柔醇甜。2009年6月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赵三烧鸡
赵三烧鸡制作技艺由赵寿山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后赵恒吉继承父辈手艺,精心制做烧鸡,在煮鸡老汤中又加了五味中草药,使烧鸡更具特色风味。1948年赵恒吉之子赵品清更新原有配方将老汤中的中药成份增加至13味,所制烧鸡色、香、形、味俱佳,盛誉历久不衰。2009年6月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罗锅子香油制作技艺
罗锅子香油制作技艺始于清末民初,三代祖传,历史悠久。精选东北纯天然优质芝麻为原料,在传统小磨加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以独特工艺经12道工序精制而成,有效保护了芝麻中的营养成份,较同类产品,色泽红润,香醇、浓厚持久,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2011年5月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民歌
乐亭民歌始于新石器时期,明清时期有较大发展。乐亭民歌形式多样,有独唱、二人齐唱、对唱、多人齐唱等形式。主要活动场地是家庭、劳动场所和节庆活动场所。在音乐唱腔上,对乐亭大鼓、乐亭皮影、评剧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研究乐亭县古代、近代、现代人的生活以及乐亭大鼓、乐亭皮影和评剧的起源和乐亭的方言有一定的价值。2012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吹歌
乐亭吹歌源远流长,清朝中叶为其鼎盛阶段。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地方管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冀东管乐。乐亭吹歌所演奏的乐曲,大体分为3类:即秧歌曲、汉吹曲和牌子曲。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扭秧歌,既可以伴奏也可以单独吹奏,自成体系。2012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吴家兰坨瓦盆制作技艺
吴家兰坨瓦盆制作技艺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吴家兰坨民间匠人杨兴所创立。产品选用当地特有的黑土成泥作原料,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冀东文化的传统轨迹,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是乐亭人文习俗的文化符号,体现着乐亭的人文风俗习惯和民族审美情趣。2012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虾油
乐亭虾油始于清朝末年,为冀东乐亭地方特产,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乐亭虾油,用新鲜雾虾为原料,经去杂、拌盐腌渍、发酵、打缸、提纯等工序精制而成。酿造虾油的容器为烧制的类似陶制水缸,保证营养成为不流失渗透,容器自体无有毒有害物质,为纯天然养生调味品。2017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皮影雕刻技艺
乐亭皮影雕刻技艺有着近700年的传承历史。采用驴皮为原料,染以五彩,漆以桐油,各行当脸谱脱胎于庙宇神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造型上,女性颧骨比较突出,上额较生行稍稍向前弯曲,是乐亭皮影造型的一种特殊风格。乐亭皮影分头茬、戳子、砌末。乐亭皮影的头茬行当齐全,有“生”、“小”、“髯”、“大”、和“丑”等。染色红、黑、绿合理搭配,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装饰性风格。2017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擂鼓
乐亭擂鼓又称“乐亭锣鼓”。是冀东地区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乐形式之一。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中将民俗传统与文化艺术有机融合,并经过数百年的打磨而逐渐形成的。以粗犷、彪悍、自然、俗韵的特点著称,将乐亭人民淳朴、直率、激昂、豪迈的民风和情怀诠释的淋漓尽致,是北方鼓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2019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微缩建筑营造技艺
乐亭微缩建筑营造技艺是一种将木工、瓦工、雕刻、石雕相融合的手工制作技艺。其建筑风格独特,采用真材实料打磨而成,制作细腻,造型美观,其欣赏价值、收藏价值极高,堪称我国微缩建筑之中的瑰宝。2019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秸秆扎刻
乐亭秸秆扎刻即高粱杆扎刻,是在榫卯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力学、美学的综合体。秸秆扎刻有效的利用了秸秆古朴光洁的质感,把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尽显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博大精深,其各方面也对科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9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亭葫芦烙画
乐亭葫芦烙画又称火笔画或烫画,是美术工作者用加热的烙铁在葫芦外表上烙出痕迹所形成的画面,与葫芦融为一体,便于保存和收藏。“葫芦”谐音“福禄”,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葫芦里有很多种子,人们容易联想到“子孙万代、人丁兴旺、世世荣昌”,因此烙画艺术与传统的吉祥物葫芦结合,更能体现出吉祥、喜庆的民俗意味。2019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核心价值
它不仅体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更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城市魅力
这些文化珍宝,值得我们每个乐亭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