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百祥与百善学校
说起武百祥这个名字,在乐亭土地上已不陌生,武百祥历经艰辛,创办同记企业的动人故事已在乐亭广泛流传。武百祥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民族工商业者,还是一 位富有远见、热心家乡教育的有识之士。他捐资修建的百善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师资力量、教育成果都堪称当时的“乐亭之最”。
百善学校建在武百祥的老家闫各庄镇何新庄村,70多年的岁月更迭,虽然掩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抹不去的历史印记仍旧诉说着那一件件值得记忆的发生在百善学校的故事。
百善学校是武百祥、赵禅堂二人投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武百祥是何新庄人,出身农民家庭,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13岁就跟着舅舅闯关到东北谋生,学徒 7年,社会的磨难使他深感没有文化的痛苦,因此他发出誓言,如果自己发迹以后,一定要办一所乐亭顶好顶好的学校,聘请顶好顶好的教员,使孩子们受到顶好顶 好的教育,让他们个个有出息。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武百祥果然发迹了。在哈尔滨,武百祥创办了全国闻名的同记商场、同记工厂、大罗新百货 商店,成为实力雄厚的民族资本家。武百祥富了,但他不忘家乡,同样也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1928年,年近五十的武百祥与好友赵禅堂共同投资10万现大 洋,在家乡何新庄建了一所乐亭县最好的学校。
据说,当时东北商界竞争激烈,武百祥为建好学校,耗费了不少精力,白天忙于企业经营,夜晚亲自绘制校园规划图纸,设计礼堂造型,并高薪从天津请来能工巧匠进行施工。
学校l928年春破土动工,第二年,部分校舍建成,秋季便招生授业。因武百祥名作善,宇百祥,堂号百善堂,故学校取名百善学校,武百祥为校董。以后的几 年里,百善学校不断完善,相继建起了礼堂、图书馆、阅览室、餐厅、医务室、浴室、教工学生宿舍等107间。百善学校的建立,轰动了乐亭县,武百祥热心家乡 教育的义举传遍了关内外。百善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李永芳回忆说,百善学校的规模、环境就是在当时的北京也是绝无仅有的。
百善学校有南北两个大门!南门状似牌楼,门楣上方有“百善学校”四个大字。进入大门,回首上望,里面门楣上还有四个大字“千秋一 载”。论及含义,说法不一,或说是武百祥多年夙愿一朝实现,或说是以千秋大业喻教育,勉励师生奋发读书,可见百祥老人用心良苦。顺甬路左拐,穿过黑漆二 门,迎面看到的便是礼堂了。礼堂位于学校中央,占地32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式建筑,传统的飞檐大瓦,方条石基座,配以欧式门窗,既古朴又典雅。据 说,原来在檐下四周绘有红楼梦、八仙过海、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故事图案。礼堂内可容纳千人,师生每天的朝会、每周的周会以及歌咏演唱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礼堂的北面原来是儿童图书馆,当时馆内存书千种之多,藏书万册以上,除小说、诗歌、故事、科普类书籍外,较珍贵的有《万有文库》一部。 据当时的老校友回忆,儿童图书馆开馆那天,全体师生欣喜若狂,当时的校长卢秉征,触景生情,作打油诗一首:本校创设儿童图书馆,儿童借阅获益匪浅,馆内存 书千种之多,愧于不才无所奉献,还作此词略作纪念。遗憾的是,由于以后的变故以及战乱的破坏,当年这些珍贵的藏书几乎全部失落。
值得一提的 还有当年百善学校的体育设施,除一般的单杠、双杠、篮球外,还有排球、羽毛球、木马、荡床、滑梯、秋千、巨人步、轩轾梯联合运动器等。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 校拥有如此先进的体育设施,能够开展如此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要说在二、二十年代,就是现在,也足以让人称道。武百祥老先生为家乡教育投入的不仅是巨额 资金,更有他对家乡孩子们的一片赤诚的心。
百善学校1929年招生授业,当年开三个年级三个班,每班40余人,均为男女合班。以后陆续扩招,到1932年,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均为双轨,共十二个班,学生400多人,教师20余人,武百祥还亲自为学校写了校训和校歌。
百善校歌之一:
我爱我百善,我爱我百善,我敢爱我百善。但愿百岁我百善,百善万岁!我百善万万岁!
百善校歌之二:
渤海之北,燕冀之东,海洋沃野,我校百善设其中。姊妹兄弟,怡怡融融,好研究、喜创造、开发知识才能。生活俭朴,做事忠诚,矢勤矢勇,前途光明。重礼仪、亲师友,爱群、爱国,到奔大同。
为把家乡子弟培养成材,武百祥从北京、天津、保定大专院校高薪聘请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并重金聘请原北师大附中校长卢秉征担任校长。
百善校友,现已退休的李寿岩回忆说:校长卢秉征,当时60多岁的老头,文化水平高,资历也高,对教育也有方法,所以学校办得好。
离休干部王文科回忆了当时的课程设置情况:刚上学那阵儿,一年级入学也考,考数数、摆小积木等,不是报了名就能上学。刚上学功课有国语、算术、社会自然、卫生、图画、劳动等课程。
当时百善学校的经费几乎全部由武百祥从东北汇入,学生的服装、课本一律免费。富家子弟一年交两块现大洋,贫困人家的孩子免费就读,特困学生学校还适当照 顾。这样,何新庄周围村庄的孩子们都有了上学的机会。昌黎、滦县、滦南的一些大户也把孩子送到百善,由于管理严格,教学正规,百善的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居全县之首。
离休干部王文科回忆道:当时,县里也经常组织会考,百善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都上县里或汤家河东桑园会考,我参加了一次会考,三年级前14名、四年级前16名都是百善学校的。
1938年冀东暴动之后,革命思想开始在进步青年中传播。百善学校的青年教师很快便接受了新思想,倾向并支持革命。他们拒绝使用伪政府下发的教科书,自 编教材讲义,把新思想、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l943年春,百善学校师生接受抗日政府的宣传后,民主觉悟提高,抗战情绪高涨,在进步教师赵醒民、李云 凌的组织带领下,以高年级学生鄂宝秀、李国瑞等为骨干,发动全校师生,掀起了一场反对亲日派教师的爱国学潮。这次学潮得到了抗日民主政府的支持,学潮过 后,赵醒民、李云凌、鄂宝秀等几十名师生集体参加八路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1929年招生授业到1945年,百善学校毕业学生超过千人, 升入中学、大学深造的有100多人,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如医学专家赵文忠;高级工程师孙树本、张光义;教授赵锡禹、孙孟忱、李永芳等;不少人参加了革 命,成为党政军高级干部,如赵锡永、赵本立、于永善、左本右、裴正义、鄂宝秀、李希文等。
因为百善学校的经费开支完全依赖于武百祥在东北的同记企业。1940年以后,因时局动荡,在日伪统治和封建镇压下的同记企业经营日趋艰难,到1944年百善学校不得不靠武百祥老家微薄的土地收入勉强支撑。l945年,百善学校归抗日民主政府管辖、改名为何新庄小学。
武百祥是一位商业巨子,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如今70多年过去了,在很多人心目中,百善的名字仍旧是那么亲切,武百祥捐资办学的故事,也一直被家乡人传为美谈。
何新庄小学刘书伟高兴地说:为了纪念这位为家乡教育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人,县教育局决定重修校舍,恢复百善学校的名称。74年的百善学校,不仅拥有一个辉煌的过去,而且将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