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经商的乐亭人
乐亭历史上就以文化昌隆经济繁荣而闻名京东,尤其是清末民初业绩辉煌的经商史,充分显示了乐亭人的聪明、智慧和自强不息。在800余年建县的历史上, 在漫长的开拓历程中,此方水土的人民谱写的篇章中,最辉煌的一页要数19世纪40年代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乐亭人大规模的经商史。那时,关里关外的人常 说: “东北一个省,无商不乐亭”。从清朝光绪年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不完全统计,乐亭籍商人先后在东北、华北大中城市和较大县城,开设的商店和 制造业达1000余家,仅去东北经商、习商的乐亭人数达10万之众,形成名扬东北善于经商的“老呔帮”。截止“九·一八”事变前,县外经商者总共拥有资金 近2亿银元,年创利润5千余万银元。经商富乐亭,兴乐亭。在东北,迄今仍有人把它作为神话般奇迹来研究。那么,乐亭人经商究竟起于何时,为什么非要闯关 东,还得从近代乐亭商业的发展史以及乐亭历史上几位知名商人说起。
据史书记载,上溯到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乐亭商业尚无规模可言, 当时,天津商人跟随运粮官船东进乐亭沿海,将商品漕运到大清河口、滦河口转入内地进行销售,土著很少从事商业。直到光绪三年(1877年)乐亭经济仍在底 线徘徊,全县商业流通处于极度萧条之境域。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时乐亭风俗:士、农、工、商已成定序,读书做官,尊为世荣。明洪武至万历152年间,科考取士连年不绝。演进到清乾隆后世,春闱一榜得中二人,秋试榜竟有57人入闱,由此可见当时文风之鼎盛。
论及经济就农业而言,清自顺治,全县土地十之八九尽归满人圈占,农户多以租种皇家旗地维持生计,亩获不过斗余,一遇滦河水患,便颗粒无收,农家处境苦不堪言。
乐亭工业,本地人很少开业经营,开设店铺出卖铁器者间或来自山西,当地乡民间习以为工多为受雇于人,所从事的行业,只不过以起造房屋、打造车船以及制造农用所需之粗器而已。
县内经商者廖廖无几,集市贸易,无非布粟鱼盐之属,一遇农闲女纺于家,男织于穴,织出土布,换些粮食以资度日。这样的困境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也无多大改变。
地域的狭窄与拥挤,生活的艰辛与困苦,科举制度的黑暗以及读书做官梦想的破灭,使很多人陷入迷惘,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开始探寻新的出路,他们把日光盯在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乐亭人闯关东。
明、清两代,山西商人(史称晋商)乃全国三大商帮(晋商、徽商、潮商)之首,他们设庄贸易,几乎遍及全国。在东北,先有曹家号(山西商号),后有朝阳 县。到了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榨,加之现代交通发展,海上贸易扩大,原经山西的陆路贸易逐渐冷落,山西人在东北的买卖走向了衰 落。正是在这个时候,乐亭人大举“闯关东”∶那些几乎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口黄未褪的农村孩子,离开了家园,割舍了人间至爱,朝着东三省迈开了勇敢的脚步。 关山阻隔,千里迢迢,交通不便,全凭一双带血的脚板闯关东。新婚初恋怎忍割舍?十几岁的孩子,怎不叫娘牵肠挂肚?一首流传在民间的歌谣《闯关东》,让世人 听了都全为之动容。
孩儿闯关东,妈妈我心疼。
紧紧拉着娇儿的手,千般嘱咐万般叮咛。
哥哥闯关东,妹妹我好心疼。
这些闯关东的人,找下商号、店铺便成了小伙计,起五更爬半夜,扫地、烧炕、点烟、倒水,甚至给掌柜的倒便盆、焐被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喝滦河水长大的乐亭人有着天生的灵性,两三年下来,一个个练成了精明干练的买卖人。他们紧紧把握住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的大 好天时,凭借着东三省具有无限商机的怡人地利,得济于来自家乡的“老呔帮”的互相关照,纵横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
刘新亭,京东第一家的创业 者,由贩卖家织土布起步,逐渐有了些积蓄后,便勇敢地闯出县门,到了东北兴城、北镇等地担着挑子卖杂货。经营中,他留意考察市场商情,当得知当地农具、布 匹、棉花匮乏,而烟叶、兰靛、大豆等土特产品价格低廉,便大胆干起了长途贩运的营生。苦心经营,不出十年,竟获纯利铜钱百万吊,后在其子刘如峨的协助下由 行商转向座商,刘家买卖迅速发展扩大,形成“泰发合”、 “东发合”、“益发合”三大商号体系,当时人称“合”字号买卖,资金规模均居东北之首。到了刘新亭的晚年,刘家已成为富甲一方、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了。
到了孙辈的刘兆年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其父辈更具创新精神。特别是经他启用了精于商道的孙秀三,使刘家财势得以迅速发展,合字号买卖不仅雄距京、 津、东北三省,其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并兼营出口贸易,日本的名古屋、大阪等地都派有驻员。“九·一八”前夕,仅以直接管辖的益发合为例,12年间共盈银 元714.25万元,这一数目在当时可买上等好地65400亩。京东第一家的桂冠稳稳地戴在了刘家头上。
武百祥,乐亭何新庄人。幼年家境贫寒,13岁随舅父闯关东。靠六块大洋起家经营杂货铺后和同乡赵禅唐合资经营同记商场,由此不断获利,聚积了巨额资金。
1921年他派出得力助手到日本、欧洲及国内各地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深入考察,从而获得了大量商业信息。回来后,同记商场逐日扩大经营,建成了一幢气势 雄伟、门面堂皇、具有西方风格的四层商业大楼。新颖考究的门市脸上方,横书“采办全球货物,收罗国内产品”大幅广告商标。竖悬“大罗新”三个七尺大字的醒 目匾额,成为当时哈尔滨最大的超级商场。
据史料记载,1912年至l 922年的lO年间,同记商场、大罗新百货商店和所属的同记工厂加在一起,年获纯利高达32万多元,到1936年资金积累达百万之巨。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到20世纪30年代初,以乐亭人为主的“老呔帮”在东北商界已渐成气候,如讨饭上关后显赫于吉林、长春的张希孔;经商富则 兼及天下,携巨款回乡兴办私立育英学校的刘临阁;发迹于四平的赵汉臣;再如爱国实业家杨扶青;富商王执中、杨焕亭、母海岳等。秀形如林,举不胜举。一时 间,当地戏言,东三省竟成乐亭人之天下,有麻雀的地方就有乐亭人经商,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无商不乐亭。
据商业志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调查,乐亭全县经商者达5983户,人口达681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4%。全盛时期,每年由东北汇入乐亭的汇款多达四千万元以上。
这种鼎盛时期一直持续到1937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东北,对民族工商业进行了肆意鲸吞与压榨。迫于形势,当地商贾不得不纷纷外 逃,至此钟情于东北三省这块热土的“老呔帮”,也不得不忍痛离开浇灌下毕生心血的松辽平原,回到自己的家乡。由此,也带来了乐亭境内商业的空前发展与繁 荣。城乡竟有大小商号百余家,各镇大小商号亦有22家之多。
“七七”事变之后,日寇的魔爪伸向乐亭,乐亭的商业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随 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商业逐渐得到发展。1956年全行业实行了公私合营。繁荣昌盛的城关,各商店、摊贩物业兴旺,各式各样的商品争相上市,岑科的饺子;刘 美、赵三的烧鸡;吊桥的缸炉烧饼等传统美食斗艳争奇。
“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业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温床,被加以取缔。这种尴尬局面反反复 复一直延续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像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给乐亭商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一个以国营为主体、集体为辅助、个体为补充的商业 大环境正在形成。到了1986年,全县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了15238万元。20世纪末叶,我县商业在县委负重奋进、振兴乐亭、科技兴县的总方针指导 下,大踏步跨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一大批商海弄潮儿脱颖而出,创下了乐亭跨世纪的商业辉煌。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到2002年l月,全县注册企业、公 司、场坊、店铺共计11047户。、
纵观乐亭商业的发展史,有苦涩、有艰辛,更有辉煌,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家业,还有创新意识、开拓眼光 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日月如梭,转眼百年。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昂首阔步,奋发图强, 张开我们的双臂去迎接、去拥抱经济腾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