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胡家坨镇打造“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
一大清早,东走马浮村宝存冷库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龙,果农们早早的摘了满车的贵妃梨,送到了收货点。眼下正是贵妃梨丰收的季节,村里的田间地头和各家冷库门前处处一片忙碌,随处可见采摘、交售、分筛、装箱的热闹景象。机器的轰隆声、装车的吆喝声、果农的欢笑声......汇聚成一首悦耳动听的金秋交响曲。
“这贵妃梨也叫五九香梨,咱们这儿俗称大头梨,你别看这梨其貌不扬的,成熟之后果肉变软,汁多味甜还有香气,咱这梨还被中央电视台报导过呢!”东走马浮村党支部书记笑着告诉大家。
一位果农看着一筐筐的果品过称,脸上笑开了花,他说:“我种贵妃梨,就是图它好管理、产量高、耐贮存、不愁卖,村里好几家合作社的冷库,到这个季节专收贵妃梨。每年梨还没开始摘,外地的客商就来村里住下了,你看我家这梨个头匀称、成色还好,指定能卖个好价钱。”
说起贵妃梨的种植,还得从胡家坨镇东走马浮村说起,该村是第一个引进贵妃梨品种的村,当地的沙薄土质特别适合贵妃梨的生长,作为第一批试验示范区栽植贵妃梨,东走马浮村出产的果品外形、色泽、口感均堪称一流,果品受欢迎,经济效益也高,小水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果果”。为了提升贵妃梨的“含金量”,胡家坨镇瞄准市场需求,在东走马浮村率先成立了由村支书牵头,吸纳种植户、经纪人、仓储人员、运输大户等加盟的“乐亭县蕻雪马贵妃梨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蕻雪马”商标,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在产业集群的同时做到品牌化发展。
这几年,通过订单生产、统一收存、季差销售,贵妃梨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短短四个月的生长期,每亩地就给果农增收七八千元。每年生产的贵妃梨有一半以上都进入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销售,贵妃梨种植面积从最初几十亩、几百亩发展到如今万余亩,渐渐成为了胡家坨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在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胡家坨镇也成为全县贵妃梨生产基地。
贵妃梨产业的发展为胡家坨镇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今年以来,胡家坨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把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胡家坨镇东片黄口一带地处二滦河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果品发展生产优势,其中以鲜桃种植最为著名,乐亭县首届“桃花节”便在此地举办。为了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胡家坨镇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合作社发展,引导鲜桃产业。其中,川丰合作社与日本企业签订了订单式生产、销售合同,为果农提供了产销一条龙服务保障。以西黄口村为中心,带动周边村庄,打造了鲜桃产业示范区,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格局。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露地桃和设施桃错峰生产模式,大棚由日光温室扩大到了春棚和冷棚。鲜桃成熟期从3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不等,露地桃盛果期亩产6000余斤,每亩露地桃为果农创收12000余元,“设施桃”盛果期亩产3000多斤,每亩地果农获利三到五万元,部分果农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目前,胡家坨镇鲜桃种植面积达到一万多亩,年产量28445吨,年创产值2亿多元,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一座家庭农场式鲜桃观光采摘园已经落成,种植白桃1000余亩,为到大钊故居参观的游客提供了赏花、采摘、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目前,胡家坨镇共注册类似“蕻雪马”“川丰”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6家,其中金畅、惠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合作社达到省级示范社建设标准,5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唐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镇共注册“双涛”“金畅王”等果菜品牌13个,其中“双涛”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金畅王”商标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支部+农户+合作社”的链式化模式,不仅使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果蔬品牌含金量越来越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产业的不断兴旺惠及了越来越多的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