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打造济南“诗城词都”名片 推动诗歌的创作和繁荣

发布时间:2023-07-05 09:55:38 | 来源: 济南日报 | 作者:冯杰 | 责任编辑:苏向东

7月4日上午,济南诗词文化传承研讨会在市文联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们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挥济南诗词文化独特优势,就如何推进诗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现代诗歌的创作和繁荣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为提升济南软实力、打造济南城市新名片、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特约研究员、山东诗词学会顾问耿建华,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诗人孙方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邱光军,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张鸿福,周三读书会会长李炳峰等领导专家教授10余人参加研讨。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浩主持会议并致辞。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王来勇参加会议并讲话。

“水生泉、泉生文、文育济南。”济南是一个具有4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泉城”享誉世界,而且诗歌也是济南历史文化孕育发展、崛起成峰而又一脉相承的鲜明特征,是城市文化个性发展中卓然独立的重要标识。

专家们指出,济南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其滥觞可追溯到大舜弹五弦琴,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小雅·大东》相传为济南章丘人谭国大夫所作。在济南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济南诗词名家云集、文脉绵长,不仅有二安开宗立派雄居中国词坛,近现代诗歌创作也是成就斐然,孔孚、谢田遨、塞风、桑恒昌等当代诗坛名家深受世人喜爱,济南大学教授、诗人路也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据目前统计,本土及外地寓济游历济南的诗词名家达1200余人,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辈出。

历代题咏济南诗词可达两万首以上,济南诗词之早、名家之多、名篇之海量世所罕见。专家们认为,深入挖掘、整理、阐发济南诗词的独特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大济南诗词的文学艺术研究、创作和普及力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文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繁荣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立足济南实际,如何充分发挥济南诗词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济南诗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济南“诗城词都”这一文化名片,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今年2月,济南已联手北大创建全国首个城市软实力研究院,有专家建议应在该院设立中国诗城分支机构,打造济南中国诗城高端战略平台,加大战略研究、资源整合、典籍整理、学术交流和理论指导,让历史上济南的“曲山词海”重新焕发新时代的奇光异彩,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有专家教授提出,成都有杜甫草堂,绍兴有兰亭博物馆,临沂有羲之书法广场,开封有清明上河园,这些文化地标让城市文化不断得到兴盛传承。借鉴这些经验,济南也应高标准策划和打造一批体现济南中国诗城的IP地标性设施和平台,如中国诗词博物馆、中国新诗博物馆、诗词书法广场(碑林)、诗词小镇、诗词名人纪念馆、诗词数字展览馆等,让历史诗词文化资源活起来。

要有硬载体,也要有软平台。有专家建议,要积极发展各级各类诗词、诗歌社团组织,把他们的力量整合起来,构建诗词文化、现代诗歌创作、传承、传播、交流平台和载体,尤其是要积极推动大众传播,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加大各种类型的文艺创作和新媒体融合,实现大流量大众化传播。条件成熟前提下,积极推动“二安”影视制作。

市文联所属十几个文艺家协会,在文艺发展上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有专家建议,要注意加强诗词文化、诗歌创作展示与曲山艺海、音乐舞蹈、书画金石、武术健身、非遗文化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相融相生、相得益彰,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有专家建议,济南诗词和现代诗歌作品存世量极大,要进行搜集整理,摸清家底,把这项最基础的工作做好。还有专家提议,要与全民阅读、书香泉城、诗词大会、文旅融合、文创手造、对外交流等相结合,多举办一些赛事及活动,既要把全国的著名诗人和当地著名诗人召唤起来,也要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让诗歌走向大众,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文化审美需求。有的领导专家强调,一定要站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促进中国重要的文脉、诗脉破局、探索诗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高度抓好这项工作。要做到高起点定位,小处着手,小切口介入,一项项抓实;要整合资源,国家、省、市、区资源都充分利用好,既要建好实物载体,也要创建高层次论坛、研讨、大赛、培训等活动项目平台。

这是一次群策群力、凝聚共识的研讨会。对专家教授们的建议和意见,主办方将进行认真整理和吸收,在下一步的工作认真落实,增强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为提升济南城市软实力、促进文旅融合、打造济南城市新名片进行积极探索,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做出新贡献。(爱济南记者:冯杰 通讯员:桑林恒)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