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中国权威专家共议国际跨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2-05-31 08:58:0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石蕴玉 | 责任编辑:秦金月

中国权威专家共议国际跨文化传播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端论坛。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天津5月30日电 (石蕴玉)“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讲双方的故事,入耳、入脑、入心,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永恒的舞蹈,不是独舞,而是双人舞、三人舞与集体舞。”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表示。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端论坛日前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专家学者围绕当下国际传播领域的热点议题,从外语类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视角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探索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从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高校所担负的人文交流任务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一环,通过在海外发行学术期刊、讲述中国故事,将有助于拉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贾文键表示,在海外创办发行学术期刊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传播过程,双方出版社、编委等合作交流,总是体现着双方传统与文化记忆的碰撞。

谈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琦表示,跨文化的语言交流体现的更多是文化与思维的交流,需要相关国别与区域的研究能力,需要综合社会、人文、人类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兼顾空间维度、历史维度、文化温度和社会维度,构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在国别区域研究与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外语学科要建立人文学科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外语资料,研究对象国的历史文化、民族信仰、国民性等文化特征,充分照顾对方的期待性和文化的接受度,找到对方可以接受的文化传播方式。”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查明建这样说道。

与此同时,这也对高层次跨文化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以副词的准确翻译为切入点,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的挑战。因此,译者要准确体会原文用词的细微差别,慎重细腻而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文字精练准确地传递出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彭青龙表示,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跨文化传播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含括过硬的政治素养、宏阔的格局素养、坚实的学科素养、融合的媒介素养、深厚的人文素养、赋能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的实践素养。让有利于国际文化传播的外语学科专业人才有效促进中外双方的人文交流。

“仅仅通晓外语哪怕多门语言,对建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切实联系仍是远远不够的。对域外历史、文化与现状的深入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界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外语学习者培养自身跨文化能力所必须具备的自我修养。”宁琦这样说道。(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