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的价值与路县故城考古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0-11-03 08:52:5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白云翔 | 责任编辑: 王肇鹏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白云翔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所在的路县故城遗址,是汉代渔阳郡路县的县治所在,也就是当时的路县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6年,随着北京副中心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全面铺开,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行们不畏严寒酷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历史的泥土中探寻历史的蛛丝马迹,经过艰苦、细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和多方面的论证,终于从考古学确认这座沉睡2000多年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的路县县城,并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加以整体保护,并进一步加强了其考古工作。近年来,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持续不断的努力,路县故城的面纱正在被一层一层地逐步揭开:这是一处以汉代路县城址为核心,由城址本体包括城墙、城壕及其围合区域、城外遗址区和墓葬区等构成的大遗址;城址平面大致为方形,城墙边长550米~600米,城墙之外15米为护城壕,城址本体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是一座中小规模的典型的汉代县城;城址外围400~500米的范围内,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与县城同时的房址、窑址、水井、道路和灰坑等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遗存,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构成汉代路县县城近郊遗址区;遗址区外围,更是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战国至明清时代的墓葬。汉代路县故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及其成果,不仅是通州的一件大事,是北京市的一件大事,而且在全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日之通州,已经成为北京的副中心所在,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汉代路县故城的确认,把通州的建城史至少提前到了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今日之北京副中心所在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一个地区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及其成果,从不同侧面初步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面貌,并将其真实、客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汉代路县故城的考古工作及其成果对于通州来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因此,汉代路县故城遗址,是通州的历史之根、文脉之魂。

就北京市来说,汉代路县故城考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今日之北京地区,两汉时期地处幽州西部,先后分封燕国和广阳国的同时,分属于渔阳郡、广阳郡、以及上谷郡和涿郡,设有蓟县、广阳、昌平、渔阳、路县、平谷、安乐、良乡、西乡等16个县。王侯国有国都,郡有郡治,县有县治,王侯国都和郡县治所都有城垣环绕的城。因此,汉代城址成为北京地区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已经找到了21座多种类型的汉代城址,如作为西汉广阳国国都和东汉广阳郡郡治的蓟城、作为汉代广阳郡广阳县治的房山区长阳镇广阳故城址、作为汉代涿郡良乡县治的房山区窦店镇窦店古城址(汉代良乡故城)、作为西汉涿郡西乡县治的房山区长沟镇长沟古城址(汉代西乡故城)、作为汉代渔阳郡安乐县治的顺义县后沙峪古城址等。但遗憾的是:随着两千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蚀和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些城址几乎毁之殆尽,十年前我和大葆台博物馆的同行们一道前往一些汉代城址进行实地考察时,几乎是踪迹难寻,残垣断壁已经罕见,只是地表上散布有汉代砖瓦残片可证其是汉代的古城址;同时,虽经考古调查勘探可以判断是汉代古城址,但其中很少有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其内涵和面貌难以做出科学的描述。与之相对照,汉代路县故城遗址,不仅保存状况比较好,而且经过了全面的勘探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毫无疑问是北京地区迄今保存基本完整、已经并将继续进行系统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唯一一座汉代城址,对于北京古代历史和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就全国来看,汉代路县故城及其考古工作,其重要性同样不容低估。大家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推行郡县制,我国由此进入了历史上的帝国时代。秦王朝灭亡之后建立的汉王朝,全面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虽然也分封有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际上仍然是郡县制,即中央政府之下设郡,郡下设县,通过县级政权进行国家的治理,因此,县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据史书记载,西汉后期全国设有103个郡、国,统辖1500多个县、邑、道、侯国。如此说来,当时全国至少有1500多个城。然而,迄今经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已经找到的汉代城址仅有630余座,其中,除了西汉都城长安之外,真正经过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并且基本探明其布局结构和内涵的地方性城址为数甚少,而保存比较完整、城址内外都大规模开展考古工作的汉代县城遗址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及其考古工作,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和至关重要。在我国历史上,县城不仅是一个县的政治中枢所在,而且往往还是其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缩影和代表。因此,通过对一座县城的科学深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直接解构乃至复原其城市布局、结构、功能以及从设计建造到使用直至废弃的历史过程,而且还可以从多个方面揭示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活发展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犹如解剖一只麻雀,对于全面深化汉代县城的认识,深化汉代的区域社会治理研究,都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标本”和典型,都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汉代路县所在的渔阳郡以及邻近的广阳郡、上谷郡等,地处汉王朝经略北方的前沿地带,又位于汉王朝联系我国东北地区乃至朝鲜半岛的大通道上,以路县故城为核心的汉代路县地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和深入阐释,对于深化汉王朝经略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研究以及汉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扩展的研究,同样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毫无疑问,汉代路县故城遗址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面对这样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9·28”讲话中深刻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不仅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总方针,而且给汉代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和活化利用指明了方向。

就路县故城遗址来说,首先是保护,有效地保护,因为,保护是考古发掘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时代责任。同时,进一步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逐步地全面揭示其文化内涵和面貌,为科学保护和展示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使之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业。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喜的成就,但今后的任务依然极其繁重,田野发掘任务繁重,考古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任务同样繁重,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持续不断地、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遗址博物馆建设,让沉睡2000多年的故城活起来,让上万件出土文物活起来,据此讲好以路县故城遗址为核心的2000年来的历史故事,丰富民众的文化滋养,为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添砖加瓦。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考古遗址公园的关键词是考古遗址+公园,也就是以古代遗址的保护、发掘、研究和展示利用为核心的文化休闲场所,并不是主题公园;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不在宏大壮观,而在于精,在于有内涵、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建设真正成为一项文化建设工程,使之真正成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