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沙漠”到“设计之都”
10月16日,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视效创意公司点石数码,设计师在创意阶段进行“头脑风暴”。点石数码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广告短片、三维动画、电影特效制作,在广告、视效和动画等领域的国际赛事上屡获金奖。年轻的深圳是一座快节奏的城市,却曾因缺少文化底蕴被视为“文化沙漠”。 40年的城市发展,是经济腾飞的历程,也是文化繁荣的历程。早在2003年,深圳率先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2008年,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明确了“以设计推动制造型经济向创意服务型经济转变”的战略发展目标。近年来,深圳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建筑设计、文化会展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深圳打造了一张又一张新名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深圳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深圳创造”和“深圳设计”也得到民众认可,越来越多的产品斩获国内外设计、创意奖项。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10月16日,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视效创意公司点石数码,设计师测试制作完成的动画。点石数码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广告短片、三维动画、电影特效制作,在广告、视效和动画等领域的国际赛事上屡获金奖。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10月16日,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视效创意公司点石数码,设计师在进行画面创作。点石数码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广告短片、三维动画、电影特效制作,在广告、视效和动画等领域的国际赛事上屡获金奖。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城中村玉田村里,楼栋之间装点着由年轻设计师团队“烁设计”打造的楼栋号标识(10月19日摄)。设计整套系统的初衷是让快递员、外卖员以及外来访客可以在城中村复杂的环境里快速找到目的地。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在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村里,艺术家陈求之在进行书法创作(2019年1月9日摄)。陈求之夫妇于2006年起在大芬村旧民房基础上设计修建太阳山艺术中心,作为自己的艺术书法创作基地。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在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村里,艺术家陈求之和女儿陈山叶(右)查看艺术作品的衍生品(2019年1月10日摄)。陈求之夫妇于2006年起在大芬村旧民房基础上设计修建太阳山艺术中心,作为自己的艺术书法创作基地。陈求之的女儿陈山叶在美国学习艺术创作后归来,为父亲的作品开发出系列衍生品。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这是2019年5月16日拍摄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当届文博会共吸引来自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余名海外展商前来参会、参展和采购。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在位于深圳南海意库的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奥雅设计,设计人员在工作(2018年6月20日摄)。奥雅设计总部位于深圳知名文创基地“南海意库”,办公场地曾是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使用过的厂房。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观众与深圳文创企业华强方特打造的《熊出没》中的动画形象合影(2014年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