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 秦金月)11月10日,北京文博发展智库换届工作会暨智库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2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正式组建北京文博发展智库。此次会议报告智库工作,为主会场专家代表颁发第二届北京文博发展智库专家聘书,以“智库发展和智库评价”为题作主旨报告,以“首都文博事业创新发展”为题开展圆桌对话,推动智库建设迈向2.0阶段,为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荆林波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以《智库发展与智库评价》为题,阐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方向与路径,介绍智库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为北京文博发展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给予了宏观指导,为全面推动智库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同时,会议设置交流研讨环节,邀请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发起人宋慰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建立,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等4位专家开展圆桌对话。北京市政协文旅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舒小峰主持圆桌对话。各位专家从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等领域,发表真知灼见,探讨发展路径,为首都文博工作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北京文博发展智库自成立以来,在智库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效。围绕博物馆之城建设、文物科技创新、金中都建都870周年活动策划等中心工作,组织专家开展智库专题研讨会20余场,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围绕“十四五”规划评估、文博国际交流合作、中轴线标识设计等工作,组织专家提供咨询建议190余人次,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智库专家为人才授课及录制专业课程60余人次,线上线下2900余人次接受培训,智库专家担任“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导师,借助智库优势专家资源,培养业界文博人才。与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举办智库国际研讨会,与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中心联合举办人才沙龙活动,编著系列专题成果集3册,促进业界交流合作。
北京文博发展智库第一届智库专家共65名,在此基础上,本届智库邀请国家文物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国博、故宫等大型博物馆,以及非国有博物馆等单位的一批专家,最终151名专家受聘加入本届智库。智库专家组设置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及综合类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中轴线专项委员会。相较第一届,本届专家人数大幅增加,行业领导和中青年人才比例提升,专业领域和单位类型覆盖范围更宽。新一届智库将聚焦首都文博工作重点难点,汇聚高端智力资源,为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依照智库章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重点工作需求,智库专家将实施动态增补。
新一届智库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运行机制。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智库工作的正确方向。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智库专家、主管部门、文博单位、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互动交流,共享优势资源。健全精准选题机制,围绕首都文博重点工作,形成贴合实际需要的选题。加强成果转化,推动可行性咨询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推动研究成果在首都文博领域转化为生动实践。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借助数字化和AI技术,发挥“智慧文博”平台作用。为专家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联络沟通,保障专家权益。
推动智库建设,旨在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文博发展智库将建以致用,灵活运用,强化实效。做好资政建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北京市“十五五”时期文物保护利用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开展决策研究和咨询。助力人才培养,以“传帮带”等教学方式邀请智库专家为文博人才传道授业解惑,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参与智库活动,近距离向前辈专家学习。推动交流合作,推荐专家参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介项目,扩大文博行业影响力,对外讲好北京文物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