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论坛在乌镇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8 21:34: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曹川川 | 责任编辑:姜一平
中国网11月8日讯(记者 曹川川)11月8日下午,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以“深化网络空间文化交流共促世界文明繁荣发展”为主题,邀请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指引下,网络文化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成果,交流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感悟,汇集丰富视角和多元观点,促进网络文化互鉴共享,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围绕核心主题,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实践交流、圆桌对话、成果发布等环节。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外专家学者结合各自领域分享了跨文化传播的前沿思考。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 中国网记者 郑伟 摄
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首届兰花奖获得者,大卫•威廉•弗格森从语言出版的一线实践出发,讲述了“互联网+语言”能为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无限可能。他认为,中国需创新国际传播策略,充分利用电影、网游等软实力资源,并重视翻译人才,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讲到,“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正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逐步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新桥梁。”她认为,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需坚守内容品质、推动形式方法创新,让网络文化承载民族文化基因、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打破文明壁垒。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王江基于智库研究指出,当前网络文化交流已呈现出新气象,并表示要充分尊重网络空间文化的多样性,积极搭建更多元、更直接、更便捷的数字桥梁,打造优化便于民间交流的线上平台渠道,进一步深化网络空间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的主渠道作用。
新华社美籍专家托马斯•W•波肯以自己参加的一档调解节目为切入点,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到,这档节目让他领悟到“和而不同”的智慧。波肯认为,从邻里和谐到全球共生,都应以共情为基石,以耐心为桥梁,以迈出那“向前一步”的勇气为方向。
腾讯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君认为,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为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还就科技新质生产力助力文化传承发展,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以及坚守“科技向善”等三方面分享了腾讯在AI技术进展和数字文化生态方面的实践。
在“筑互鉴之桥探索共识新路径”实践交流环节,来自中外不同国家的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推动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中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探索。
中华书局总经理助理、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介绍了该团队训练出的“古文大模型”,他认为这些探索本质上都是在构建一种“古今接口”、一座“文明互鉴之桥”;微博政府媒体事务副总裁、总编辑陈丽娜表示,微博以多元内容生态让中华文化“活”在当下、“火”向全球,并表示愿与各方携手,用技术连接文明、用对话消灭隔阂、用真诚促进连接,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微薄之力;中国网西语版外籍专家潘阿里指出,跨文化对话的核心在于心灵共鸣而非差异对照,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提出多语种数字空间应成为跨文化对话的载体;枫叶互动董事长兼CEO贾毅介绍了其公司推出的全球短剧平台ReelShort,提出竖屏流媒体短剧已进入以移动为核心、依托数据驱动快速迭代的3.0时代;在中国生活了18年的视频博主、第二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得者司徒建国讲述了自己如何用幽默短视频向世界展示真实中国的故事,并表示自己愿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为共筑开放合作的数智未来贡献力量;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以电商直播视角出发,介绍了“农商文旅”融合直播模式,他表示直播电商不止是传统的“买”与“卖”,而是用小的切口和视角去做内容创新,用更亲切和即时的方式做传播创新。

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共聚一堂,探讨国际传播中的多元叙事与文明互鉴 中国网记者 郑伟 摄
“国际传播中的多元叙事与文明互鉴”圆桌对话环节同样精彩纷呈,来自中国、埃及、白俄罗斯、美国、匈牙利的嘉宾,从学术理论建构、跨文明实践案例、非遗创新传播、青年叙事表达、文化差异与共鸣等不同维度出发进行了深入交流。
埃及籍B站生活类UP主、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外籍专家刘正曦分享了自己在中埃文明交流中的实践与思考,指出中埃文明有诸多相通之处,而互联网可成为文明破壁的利器;白俄罗斯“汉语桥”中文比赛冠军苏小小以自己拍摄的短视频为例,分享了用镜头捕捉中国日常烟火气的经历,她认为真实性和互动性能让世界看见真正的中国温度;美国籍翻译、海南黎锦设计师谢敏,讲述了她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参加文化活动和参与创新设计等方式,助力黎锦走向世界的实践故事;匈牙利籍首都师范大学留学生胡灵月认为,青年一代应以沉浸式体验感受真实世界,借用短视频、AI等工具成为叙事创造者,并怀揣包容之心理解不同文明的逻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刚认为,数智科技改变了网络视听内容的生产方式和工业流程,未来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充分激发文化创意IP的创新活力,构建高品质视听内容和多元视角UGC内容并重的多层次视听国际传播体系。
此外,论坛还设置了3项重要成果发布环节,分别是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总编辑高岸明发布的“中国与世界”外文网络传播平台“人文交流共创计划”,都靓读书创始人、知名博主都靓展示的“网络中国节”国际传播主题宣介,以及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李雅芳发布的《2025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腾讯公司、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协办,汇聚中外文化领域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中外文化交流优秀案例的参与者、网络大V代表、互联网企业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