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9日讯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论坛11月8日在浙江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通安厅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通过网络空间搭建文明对话之桥,为构建数字时代更加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

视频博主、第二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和"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得者司徒建国在实践交流环节发言 中国网记者 郑伟 摄
在论坛实践交流环节,英国视频博主、第二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和"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得者司徒建国结合其18年在华生活经历和《司徒建国秀》节目创作实践,分享了如何通过内容创作促进跨文化理解的心得。他强调,互联网的核心是"内容",成功的国际传播不在于追求播放量,而在于能否让观众获得新的认知,改变对中国刻板印象。
司徒建国表示,他走遍中国各地,用镜头记录中国方方面面,涵盖交通、美食、农村发展、科技创新、非遗文化等多个领域。他不仅做观察者,更通过亲身体验融入中国生活——与农民一起劳作,参与扶贫项目,体验消防救援队和国旗护卫队的训练。他的创作目标是用最真实、最客观的方式,分享他眼中的中国。
面对国际传播中部分观众持否定态度的挑战,司徒建国认为,单纯对抗很难改变人的想法,他的创作理念是"不制造对立,而是搭建桥梁"。他举例说明,在今年9月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期间,他选择骑自行车走进北京街头,拍摄普通市民观看阅兵的场景,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示中国人团结、平和、充满自豪感的真实一面,打破了外界关于"北京人在阅兵当天不能出门"的不实传言。
司徒建国指出,真正的成功在于观众是否从视频中获得新的认知。令他欣慰的是,不少观众留言表示,他的内容激发了他们对中国的兴趣,萌生了来华旅行的想法,也让他们以全新角度看待中国。许多中国观众也通过他的"外国视角"重新发现了祖国之美。他坚信,真诚的分享能够促进理解,消除隔阂,让不同文明在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
作为在中国生活了18年的外国人,司徒建国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是他的使命,他将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