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素心问墨——翁素琴花鸟画作品展》在北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07 16:17: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静

《素心问墨——翁素琴花鸟画作品展》于2025年11月6日至12日亮相北京汲古阁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厅。此次展览集结画家翁素琴近30年艺术耕耘的55件精品,既收录其早年受名家亲授的写生佳作,亦呈现近年全新创作的花鸟力作。作品以细腻笔触勾勒灵动气韵,用温润笔墨定格自然生机,彰显出生命力量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质。

画家翁素琴先后师从当代著名画家王培东先生,深得王老师笔墨精髓与创作心法,又拜入著名花鸟画家金默如先生(国画大师王雪涛先生的弟子)门下,系统传承“王派花鸟”灵动意趣的艺术风格,又在传统根基上开拓新境。其作品以花鸟为主要题材,尤擅齐派工笔草虫,画风清气素雅、笔墨灵动,既饱含传统文人画的书卷气韵,又暗藏对生活的细腻洞察,在深厚传统底蕴与鲜活时代审美间达成精妙平衡。

画展现场  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

据悉,本次展览是画家翁素琴深耕艺术近三十载后的首次个人画展。谈及此次亮相,她坦言心绪交织:“此刻既满是激动,也藏着几分忐忑。其实早有恩师劝我办展,但我总觉得艺术之路需沉心打磨,唯有深耕不辍,才能让作品更有分量。如今积攒了近三十年的创作沉淀,终于有勇气把这些凝结辛劳的画作呈现给观众,也想听听大家的真实反馈。”

谈及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翁素琴笑着分享:“我对画画的热爱,打小就扎了根。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田间地头的蜻蜓和蝴蝶、墙角结网的蜘蛛,都是我最亲密的玩伴。那时总爱静静观察它们振翅、爬行的模样,没想到这份童年的纯粹热爱,竟成了日后创作的不竭源泉,想来也是种奇妙的缘分。我也常跟学生讲学画要先‘走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创作中,我既感念各位恩师的悉心点拨,潜心吸收各家笔墨精髓,将传统技法的底蕴融入画作中,更始终坚持走进自然写生,带着儿时的好奇去细致捕捉昆虫的‘神态’,让这些鲜活细节成为画作的‘灵气密码’,让笔下的花鸟草虫既有传统韵味,又藏着生活本真的温度。”

画展现场暖意融融,著名书画家金默如先生夫人刘锦英,著名画家王持,著名军旅歌唱家杨洪基,国家一级美术师、大风堂再传弟子、画虎名家姚少华等众多艺术界同行与好友齐聚,纷纷向翁素琴送上祝贺。翁素琴的恩师、著名书画家金默如先生的夫人刘锦英女士感慨道:“素琴能有今日的成就,核心就在于一个‘勤’字。她对绘画事业始终抱着一份纯粹的执着与坚守,小写意花鸟画最是讲究功底与沉淀,数十年如一日的打磨格外不易。我们一路看着她在艺术路上稳步前行,每一幅作品都藏着她的用心,这份踏实求索的劲头,让她的进步有目共睹,希望她的绘画事业能更上一层楼。

画展现场  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

国画也是海外受众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据介绍,画家翁素琴的作品被国外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我很开心自己的作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贡献的一点力量,我也曾收到一些国外观众的反馈,他们说在我的画作中感受到了自然生灵的灵动力量,也初步领略了国画‘写意传神’的独特韵味。”翁素琴说。

画展现场人气高涨,前来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观众刘先生难掩喜爱之情:“我一直关注翁素琴老师的作品,今天特意专程赶来。一幅幅看下来,每幅画都透着细腻与灵气,在观看这些灵动的草虫、鲜活的花鸟间,也让心情得到放松与治愈。”

画家作品赏析:




(以上作品由画家翁素琴供图)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