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镜观•非遗|这三项,列入人类非遗!

发布时间:2024-12-06 14:56:48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秦金月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被称作纺织业的“活化石”,是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以色彩鲜艳、图案多样、工艺精湛而闻名,古人赞美黎锦“光辉艳若云”。对于没有创造文字的黎族,黎锦更像是一本“史书”,写就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羌年又称羌历新年,是羌族的隆重节日,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3至5天,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广大羌族聚居区。羌年的活动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每当羌年来临,各寨都要在德高望重的老人的主持下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彼此互赠美食,共祝新年。羌年是羌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集信仰、历史、歌舞、饮食于一体,从节庆活动中体现出羌人崇拜自然和先祖的民族个性。







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这一特殊类型,现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木拱桥以平直的木材,通过编织、交叉、叠压、互相咬合等方式形成拱形,并且在特别的节点联结,施工上颇有一番技巧。木拱桥不仅联通了山路,更承担了乡民集聚、民俗活动、休憩娱乐等功能。








记者:张丽芸 樊雨晴 蒲晓旭 杨冠宇 江宏景 邰晓安 韩传号

报道员:何清海 吴春平 王志凌

海报:陈为 秦迎 刘茜 孟丽静

制作:韩芳 赵婷婷 徐宏岩 刘勇贞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