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共44项居第一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中国代表团庆祝春节申遗成功。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44项世界非遗全名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加上刚申遗成功的春节,项目总数达到44项,总数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具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2008年入选
1、昆曲
2、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4、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9年入选
5、中国篆刻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7、中国书法
8、中国剪纸
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11、端午节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13、妈祖信俗
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15、南音
16、热贡艺术
17、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西安鼓乐
21、粤剧
22、花儿
23、玛纳斯
24、格萨(斯)尔
25、侗族大歌
26、藏戏
27、羌年
28、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9、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入选
30、中医针灸
31、京剧
32、麦西热甫
33、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34、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1年入选
35、中国皮影戏
36、赫哲族伊玛堪
●2012年入选
37、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2013年入选
38、中国珠算一一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
●2016年入选
39、二十四节气一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2018年入选
40、藏医药浴法
●2020年入选
41、太极拳
42、送王船一一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
●2022年入选
4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2024年入选
44、中国春节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