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古代的“人体工学椅” ——美人靠

发布时间:2023-07-05 11:34:2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陈品 | 责任编辑:苏向东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明)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厅、轩、亭、阁里,包括一些传统民居中经常能见到一种曲线优美的建筑构建,谁都知道它,只是未必叫得出它的名字。这就是美人靠。

美人靠古时叫什么呢?叫栏,或栏杆。《营造法式》中说:“栏杆常装于走廊两柱之间,以代藩屏,或地坪窗、合窗之下,以代半墙。”换句话说,美人靠也算是一种栏杆,是栏杆的变形和衍生。具体而言,需要装栏杆的地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成栏杆,不嫌麻烦可以做成更美观、有功用的廊凳(长凳),在廊凳的基础上再加靠栏,就成了美人靠。

民间传说,美人靠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吴王夫差与西施趴在栅栏上观赏池中的游鱼,差点儿一头栽进水里,夫差(另有说法是西施)冥思苦想,有了好主意,命工匠在池塘边建造了这种带靠栏的长凳,西施常常坐在那里,纤腰袅袅,长发飘飘……由此得名美人靠,也叫吴王靠。

清代《扬州画舫录》里的一段解释颇有风雅意蕴:“廊贵有栏,廊之有栏,如美人服半背(半背即坎肩)。腰为之细,其上置板为飞来椅,亦名美人靠。”

美人靠多出现于明清时期的徽式建筑中,庭院楼上的天井周边,设有走廊和栏杆,栏杆边上的美人靠,与雕梁画栋、藻井花窗构成庭院里的楼阁之美。按照旧时风俗,待字闺中的年轻女子不宜抛头露面,自然会有寂寞和烦闷,只能倚在闺房门前的美人靠上,遥想外面的世界。这很有可能是美人靠名字真正的渊源。

除了吴王靠之外,美人靠还有廊椅、飞来椅等别称,因其探出的靠栏外形酷似鹅略带弯曲的脖子,又称鹅颈椅。当然这种样式并不是模仿鹅脖子,而是根据人体脊椎的特点设计的,也就是所谓的“人体工程学”,其优雅曼妙的曲线设计合乎人体轮廓,靠坐着十分舒适。再加上美人靠通常建于回廊或亭阁临水一侧,除休憩之外,还有凌波倒影之趣,集实用和美学于一体。

在史籍中,美人靠和吴王靠都是子虚乌有,飞来椅、鹅颈椅等别称也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不过,美人靠悠久的历史不容置疑,宋明时期的古画中就有它的影子了。明代画家仇英的界画名作《汉宫春晓图》中有两处表现美人靠的画面:一名宫女将小孩置于美人靠的长凳上,似乎正要将他抱起交给另一名宫女;一名宫女坐在美人靠上若有所思。

中国古代的文学意象中,恐怕没有哪一种构件能够和栏杆相媲美,引唐宋文人尽折腰。李白“沉香亭北倚栏杆”,杜牧“明年谁此凭栏杆”,柳永“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李清照“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以及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等诗词,无不出现了栏杆之景,“栏杆”因而被称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文艺的构件”。

美人靠作为一种别具匠心的设计,集美观和实用于一身,既是建筑构件,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又承担了家具的功能,让人能够倚坐休息,还给建筑的外观加了分,使其富于变化,更加耐看。

文/本报记者  陈品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