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新疆博物馆积极探索“文物+演绎+文创”的融合创新

发布时间:2024-10-11 09:02:06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梁乐 朱彤 | 责任编辑:葛蕾

来新疆旅游,许多人会选择到新疆博物馆“打卡”。暑期期间,新疆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国庆假期,新疆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新疆博物馆也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新疆博物馆借助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对文物的研究阐释,并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特别是这两年打造的“文物+演绎+文创创新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项目,为文物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记者近日走进新疆博物馆,探寻让文物“活起来”的神奇力量。

让文物焕发无限生机

来到新疆博物馆,不少人会直奔“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所在的展台。如果看完文字介绍还意犹未尽,展台一侧的小屏幕也可供游客观看。小屏幕里播放的是由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录制的视频节目,详细梳理了中央政权对西域有效治理的历史脉络。

在场馆中漫步,文物不光“会说话”,还能“动起来”。陶器展柜旁配套的文物拼图游戏,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青少年前来挑战;编织品文物展台旁设置了手工编织的体验模具,观众按照图示便可体验数千年前古人的编织智慧……

新疆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何晓介绍,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游戏装置,拉近了参观者与文物的距离。同时,新疆博物馆还建立了完善的文物档案系统,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采集、存储,详细记录文物的来源、历史、修复记录等信息并与文物展厅关联,为展览展示及活化利用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新疆地域辽阔,文物古迹相对分散,如何能“一站式”游遍新疆?新疆博物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何晓介绍,博物馆利用数字文物资源,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互动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打造了以古代新疆和中原地区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为内容的《千年之语》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

据介绍,《千年之语》共分为龟兹乐舞、绮梦踏歌等五部分,演出通过全息投影将文物与生活场景有机联系起来,不仅还原了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风貌,也让文物在剧中“活”起来,使观众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何晓认为,《千年之语》作为一台“文物活化舞台剧”,除展示艺术效果外,更承担着科普、教育等任务。历史文物一改“严肃”形象,以鲜活姿态和以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快速“破圈”,受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

“镇馆之宝”不光能看,还能带走?在新疆博物馆的文创展区,历史文物变换成各种形态,成为游客争相选购的商品。

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为原型图案,新疆博物馆文创团队陆续推出五星丝巾、领带、瓷器套装、冰箱贴、鼠标垫等多个爆款产品。

以唐代女俑为原型打造的“绮梦疆湖”系列,更是陆续推出十几种“小而美”的文创产品,比如徽章、书签、香片、太阳伞等。除实物外,新疆博物馆还推出了“绮梦疆湖”系列表情包、输入法皮肤等数字产品。

“我们的文创产品注重实用性、观赏性和纪念价值,并坚持在艺术性和精美度上下功夫,追求对文物故事及标志元素的挖掘及精准使用。我们力争以文物为源、以文创为形,讲述中华大地的精彩故事,让文创产品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目前博物馆共推出日用、文具、文物版乡村特产、食品等文创产品共计800余种。

诗词、书法、编织、拓印……从元旦到国庆,从立春到冬至,新疆博物馆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新疆博物馆启动了“我在博物馆里画文物”活动,以馆藏文物为原型,征集主题绘画作品,用大众视角展现文物的故事和价值。

“社教活动是传播文物历史价值、传承文物艺术价值的重要平台。”新疆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蕾说,在各类主题文物展举办期间,博物馆还设置了系列社教课堂,由专家讲述文物的历史、变化发展及其与现代的关联。

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何嘉介绍,以“文物+演绎+文创”为亮点的新疆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文物的内在价值延伸,还使观众从看“国宝”向看“文化”进行转变和递进,更加凸显博物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