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加强交流对话 促进相亲相知 “网络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在乌镇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11 14:57: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静 | 责任编辑:姜一平

中国网乌镇11月11日讯(记者 张静)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论坛11月9日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枕水厅举办,论坛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腾讯公司协办。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京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孙海燕,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先后主持论坛。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京涛致辞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王京涛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向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强调,要“加强网上交流对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坚持相互尊重,凝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共识;要坚持守正创新,讲好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故事;要坚持技术向善,激发文明交流互鉴的网络动能;要坚持合作共赢,汇聚文明交流互鉴的奋进力量。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孙海燕致辞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孙海燕在致辞中通过3个故事分享了在互联网上开展政治文明交流的体会和思考。孙海燕说,“亿万民众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角和主力军。大家远隔重洋、背景迥异,但都追求人类共同价值。只要秉持相互尊重和平等包容,本真地表达初心,即使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也可以沟通心灵、增进友谊。”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致辞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蔡秀军在致辞中介绍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十年来,浙江省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共同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凝聚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主持论坛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论坛设置主旨演讲、主题演讲、成果发布、圆桌对话等多个环节。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互联网企业代表、华侨华人与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郭卫民,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首届兰花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等中外嘉宾发表主旨演讲。伊琳娜•博科娃说,“我们需要一种文化多元且包容的、多语种的新型‘网上丝路’,我们能共享跨文化的经历,推动不同文化间交流。通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创新使用,让不同文明、文化交流对话,促进互相尊重与理解。”

郭卫民认为,互联网赋予全球多元文化交流新动能,也给网络生态带来新挑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秀文化、促进心灵沟通的独特优势,丰富各国民众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要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促进全球网络生态更加公正合理,推动全球网络文明繁荣发展。

大卫•弗格森认为,中国应该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构建国际传播策略,要善用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平台,采用国外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全面多元地介绍中国的发展。

郭凯天认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是对外交流的宝库,但由于文物保护需要和时间空间限制,对它们的开发与传播时常有所保留。为此,腾讯通过AI、游戏科技等技术,对敦煌藏经洞、三星堆等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活化,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得到数字永生,还有望更多参与文化交流。

在主题演讲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外学者从“‘一带一路’上相遇相知”和“在文化交流中共识共鸣”两个主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一带一路’上相遇相知”主题中,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借助数字技术保护石窟艺术的积极探索,希望通过敦煌数字藏经洞国际版的发布,让更多的国外观众欣赏敦煌艺术,了解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认为,主流媒体要善用外国受众易接受的传播方式,选用中国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鲜活案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认为,要通过开放、诚实、理解的态度,加强共情能力,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埃及工业与外贸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人们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在网上发布,给世界各地的受众分享本国文化。微博政府媒体事务副总裁、总编辑陈丽娜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世界友人认识中国,也让中国人更好地认识世界。

“在文化交流中共识共鸣”主题中,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介绍了翻译工作对开展国际传播和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日本华文教育协会会长、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前会长颜安认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不是要用自己文化替代、弱化别人的文化,而是在文明互鉴中形成共识共鸣;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叶文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将不断加深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跨越地理和领土界限的文明交流也将更加包容。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侨联海外委员、澳大利亚华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澳华文联)主席余俊武表示,互联网已成为海外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可以依托中国的传统节日,用民间化、生活化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欣赏中华传统文化。

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人圆桌对话文化交流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在圆桌对话中,来自美国、格鲁吉亚、秘鲁、新西兰等不同国家的几位青年人,一起围绕“以网为媒促进文明交融”主题展开讨论。他们从如何借助社交平台创作有价值的内容、如何提升媒体工作者的技术素养、如何运用互联网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据悉,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三个成果发布环节,敦煌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全球发布仪式、2023年度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以及“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征集展播活动启动仪式。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