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读《珠江文化综论》:珠江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发布时间:2023-06-29 09:38:11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司徒尚纪 | 责任编辑:苏向东

自1926年郭沫若在《我来广东的志望》一文中首次提出“珠江文化”概念,并高度评价它对革新中国文化的巨大作用以后,极少有人提及珠江文化,遑论对其作深入详细的研究。而同为中国大江大河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绝如缕。珠江文化的作用力,某种程度上讲,却又不能不令人佩服有加。郭老说:“我们要改造中国的局面,非国民革命策源地的广东不能担当;我们要革新中国的文化,也非在革命的空气中酝酿的珠江文化不能为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珠江文化对改变中国面貌,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江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深层根源即来自珠江文化的巨大作用力。

长期以来,珠江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大地限制了它的生命力。近年来,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以其渊博学识、深刻洞察力、独到目光、厚重文化积淀和敏锐时代感,重新发现珠江文化,并为它的研究和发展,不遗余力地鼓与呼。1989年,在《论珠江文化及其典型代表陈残云》一文中,他重新提出珠江文化概念,与1926年郭老第一次提出这个命题,相隔了60多年。为使珠江文化研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集结广东文化精英、获得各级领导支持,作者调动他卓越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和亲和力,于2000年6月在广州成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并被推举为研究会会长,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珠江文化研究,至今已经经历23年。为获得珠江文化第一手资料,作者不顾年迈体衰,以花甲之年奔走在野外考察荆棘丛中,两广、海南、港澳、福建、江西等地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20多年来,研究会著书近200种,近亿文字,如此浩翰的出版工程,在广东出版史上是空前的。而作者这次独立完成问世的《珠江文化综论》(2022年11月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约90万字,是一部关于珠江文化的皇皇巨著,也是同类著作无法企及的,是作者重新发现“珠江文化”以来集大成之作。

《珠江文化综论》是一部学术著作。开卷所见,即有“总体论”“先哲论”“江河地域文化论”“民系民族文化论”“‘一带一路’与海洋文化论”“地方特种文化论”“珠江文化论”“珠江学派论”等,以“论”为纲,继而拉开帷幕,深入讨论问题,逐一给予论证。从综论而言,作者首先提供珠江文化的宏观断面,包括“中国珠江文化史”“珠江文化丛书”“中国南海文化研究丛书”“海上丝绸之路书系”“珠江-南海文化书系”等。这些书论总序,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地论述珠江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的各个阶段特点,迂回曲折的历程和高低起伏的历史断面,从而在整体上勾勒珠江文化产生发展的一系列历史剖面,提供整条大江大河发展特点和规律,主要学术流派和成就,代表人物等,给人以宏观、博大和深刻的观感。

作者在大块铺陈珠江文化宏观建构之同时,像庖丁解牛一样,以细腻、锋利的笔锋,剖析珠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分解为“先哲论”“地域论”“民系民族文化论”“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论”“‘一带一路’与海洋文化论”“古道与海陆丝绸之路对接论”,凡14部分,对珠江文化这些要素无不备述其详,包括历史渊源、文化特质、风格、形象等。无一不用力精深,真正达到先分析、后综合、贯历史、树形象,论从史出,以论带史,两者交相配合,从而引出一系列符合逻辑的结论。例如,对梁启超的评价,即发端于其组织和发动戊戌变法的活动为依据,归结于珠江文化的正面特质和精神。梁启超后来退出政治舞台,专心学术研究,发表政治、哲学、文学、宗教、历史、艺术、诗歌等著作约1500万字,成为蜚声中外的一大学问家,尤其对珠江文化的贡献,与时俱进,追求正义,淡泊名利的气节,是珠江文化的一个哲圣代表。在书中,哲圣人物,除了梁启超,还有珠江文化始祖舜帝,佛教六祖惠能、诗圣张九龄、近代珠江文化先驱容闳、诗圣黄遵宪等。他们作为珠江文化的代表,其思想、行为、论著、贡献等都一一得到充分肯定、张扬,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珠江文化除由各部类文化组成以外,也由流域大小支流文化整合而成。在综论中,作者对西江、东江、北江及其他支流文化不失其观察,致力于发掘、张扬、钩沉它们的文化历史、内涵、特质和风格,成就斐然。特别是2003年,作者发现被忽视了的粤西南江文化带,提出应重视和开发珠江流域这一最早文化带,并命名为“岭南祖地”,具有文化开拓性意义。

珠江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体系,作者根据每条江河的发源地、历史、空间分布等,开创以江河流域为对象的流域文化系列,也很有创见。如文化大师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说的,中国文化有地域性,不能不问地域性笼统地谈中国文化。本着这一原则,作者十分注意以点带面,以点带线。在综论中,即有以梧州、贺州为代表的西江文化,以东莞为代表的东江文化,以韶关、英德为代表的北江文化等。追溯江河文化源头,作者又创造性地提出封开是广府文化源头,建立了台山侨圩文化、凤岗客侨文化等文化概念,且与时俱进,深入拓展潮汕海丝文化、江门“一带一路”文化,后又以敏锐目光和深刻洞察力,提出海陆丝路对接论,这是一个高明远见和空前创新。作者提出南雄珠玑巷、广西潇贺古道、梅州松口等都为海陆丝路不同方向、不同区域之间对接点,并推而广之,将岭南海陆丝路与全国海陆丝路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平台上认识海陆丝路对接价值,这是一个超前的创新和贡献。

珠江文化的特质和风格之一是经世致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者不是书斋式学者,而是接地气、重实践的文化学者。作者很多创新见解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又回归社会,为现实服务,充分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务实性、应用性风格。2007年,阳江海域发现宋代沉船“南海1号”,并在当地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者对此定位为“海上敦煌”,得到甘肃陆上敦煌热烈响应,而广泛传播。由此带来响亮品牌效应,作者功不可没。此外,仁化丹霞山作为一种地貌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有作者一份贡献。作者早年曾在当地作《丹霞世界·世界丹霞》报告,影响甚广,对后来丹霞山扩大成功申遗效果,影响颇深。类似事例,不胜枚举。说明《珠江文化综论》一书,是流淌着作者野外调查的汗珠,费尽心力写成的硕果。

(作者:司徒尚纪,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部《珠江传》作者、《中国珠江文化史》主编之一)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