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论小成本网络喜剧电影的亚类型发展与喜剧文化表达的困境
编者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近日发布成果。
本届优选汇以“中国网络文艺这十年”为主题,吸引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和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积极参与,共有695个作品参评,其中长评335个、短评323个、微评37个。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专家匿名评审和网络票选,并报中国文联批准,最终推选出优秀作品50个,其中长评33个、短评15个、微评2个,同时评选出3家优秀组织。
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每两年举办一届。活动旨在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明确要求,有效团结凝聚壮大网络文艺评论队伍,推动构建良好网络文艺生态。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拓展了优选范围,首次将500字以内和五分钟以内的微评纳入优选范围,包括视频评论、弹幕评论、留言评论等新型文艺评论。汇聚了组织力量,在往届个人自荐的基础上增设组织推荐,中国文联系统、中国评协系统、“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单位、中央与省级主流媒体等积极参与,较好地发挥了组织优势。网络投票互动热烈,中国文艺评论网开发推出了投票专页,入围终评的103个作品吸引广大网友积极投票34万,引发了一轮网络热潮,充分体现了网络文艺评论的特点。
即日起,中国网文化频道将转载发布部分优秀评论作品,以飨读者。文章均为作者来稿版本,未经编校,不代表本网观点。
论小成本网络喜剧电影的亚类型发展与喜剧文化表达的困境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入围文章,由作者参选提供)
喜剧电影一直是院线票房的重要支柱和倍受青睐的电影类型,自2014年网络电影诞生,网络喜剧电影区别于院线电影,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传播路径。国产喜剧电影发展至今,类型建构和创作风格日臻完善,网络喜剧电影亚类型的宽泛化和多样性,沿袭抑或改装,也为喜剧的培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思想窗口。无论是具有回忆情怀的《济公》系列喜剧,还是具有新生活力的喜剧演员陈翔六点半团队、许君聪、张浩等的喜剧作品,都在以各自的新力量致力于网络喜剧电影的长远发展,提升网络喜剧电影的量与质的协调发展。
网络电影《中国飞侠》
一、网络视阈下喜剧电影的“喷涌式”增长
传统的国产电影的制作和运作模式是比较耗时的一项工程,而网络喜剧电影的产量得以以每年几十部的增长速度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大疫情时代下仍然保持一定出产水平,且种类繁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平台运营的简易化和技术进步的支持。
(一)小成本网络喜剧的市场选择
网络电影的投资成本比较低,制作周期也短,以网络为播放平台,短期内就可通过各大平台的点击率收回投资,收益风险比较低,损失也较小,而院线电影则与之相反,最终的投资收回以票房决定亏盈。求稳和以小争大的商业心理使电影的资方是倾向于网络制片的。
继而在当下“娱乐至死”的享受型时代和“快消费”环境中,市场需求一直很旺盛,喜剧电影的孵化必然得“提上日程”,加大产量。再加上大疫情的特殊时期影响,院线放映缺乏竞争力,网络喜剧电影的小成本、快制作、高利润以及播放平台的多渠道等优势自然获得了大部分创作者和制片方的首肯和认定。
网络喜剧电影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渐成趋势,体系化的运作模式也日趋完备成熟,网络喜剧也形成了喜剧电影的一股新生势力,实现了Z世代【1】“足不出户”的观影娱乐消费需求,也满足了疫情时代下的防疫工作要求以及对大众心灵创伤的情感慰藉。
(二)网络喜剧电影的多元糅合局面
网络剧异军突起,创造性地丰富了电影类型,“盗墓”、“悬疑”、“探案”等火爆剧受到很高的点击率,网络剧的成功尝试让投资方和制作人对网络喜剧的更新迭代也充满了信心。于是在此基础上,网络喜剧也有意多元化开发更多的喜剧创作方式,推动奇幻、青春、烧脑、都市等类型样态融入喜剧元素,拓宽网络喜剧创作灵感的疆域和放大“无奇不有”的生活荒诞性。
网络喜剧电影的“类型+”的混搭模式也很好地迎合了当下观众的猎奇心理和不同电影口味的偏爱,特别是在疫情消极的特殊状况时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观众心里的一部分苦闷心态。如《陈翔六点半》系列作品,常常掺入动作、爱情、友谊等类型因子进行喜剧式呈现,许君聪的《大哥,别闹了》《中国飞侠》《大话神捕》等喜剧作品也融合了探案、都市、成长等元素,为观众提供各种形式的笑料素材。
二、电影不同的“喜”存在共性的“不喜”窘境
网络喜剧电影的迅猛增长做到了批量化生产的电影产业规模,但喜剧的创作要让人发笑和发人深省,成为优质化的佳作却无法用量作为衡量标准,在这一点上,网络喜剧电影的喜剧价值和喜剧文化表达还有待提高。
(一)“笑点”铺设的生硬性
喜剧片是指以笑激发观众爱憎的影片,【2】“搞笑”便成了喜剧电影的首要之务,“抖包袱”和“造笑点”便也“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网络喜剧电影里,电影看似变得饱满充实,笑料充足,但实际上,“包袱”和“笑点”并不好笑,甚至有些情况会令人觉得“尬笑”。评分较高的一些网络喜剧也有一些这样的情况,如《灯下不黑之铜山往事》有意模仿了姜文的喜剧风格,但麻匪北狗的语言和个性化特征却显出很变扭硬凹的生硬感,《我不是酒神》整体喜剧效果试图借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进行文本的点缀,但是宋晓峰的小品喜剧特点却有些冲谈了电影的叙事节奏,笑点的“搞笑”也略显“刻意”和“不自然”。
喜剧的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夸张化地加工处理,达到真实与荒诞的统一,而笑点是与电影文本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艺术表现,自然地服务于故事构思和喜剧人物的塑造,“刻意而为之”地强迫搞笑极大可能就只是“尬笑”的自娱。所以在网路喜剧产量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如何也实现“笑点”的创意增长和以质取胜的效果,仍旧充满挑战。
(二)“笑料”的深度“无所寄托”
网络喜剧电影在市场宽松和技术支持的良好环境中“野蛮生长”,类型解构重组,衍生出了形式各异的亚类型和跨类型的喜剧作品,喜剧电影的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喜剧电影的笑料要如何快速达到“鹤立鸡群”的吸睛效果,大搞电影名称噱头、大恶俗的无聊对白、大力度的奇异妆造等等博人眼球,赚足观众的焦点,无疑是省时又省力的宣传效果。《人民日报》也曾报道过网络电影相关的一些问题所在:为留住用户给影片“买单”,一些网络电影制片方费尽心思,让电影开头的6分钟烧足经费、造足悬念、赚足眼球。用户付费后却发现,6分钟之后的影片质量断崖式下跌,,不免有被骗之感。【3】对于网络喜剧电影,那“6分钟”就相当于喜剧笑料,纵观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投入国产喜剧的挖掘与开发,但是喜剧文化的高度并未有明显的进步迹象,反而倒退出现了低俗化和恶趣味的“丑化”喜剧精神和喜剧思想内涵的现象,虽然只是小部分,但也表明了国内某些喜剧文化思想的贫瘠和狭隘,仍然要高度重视。
三、低成本网络喜剧亟待高品质的“逆袭”
依托网络平台的资金、技术、用户池等资源,各网络喜剧电影的评分高低的标签会受到各平台积累的名誉影响,诚然,网络喜剧电影的品质高低也会反哺平台产品的优劣情况,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只有实现小成本网络喜剧的高水准,才能促成网络平台和网络电影的深远发展战略。
(一)喜剧形态的“向后”归复与“向前”革新
中国喜剧电影人的代表主要是周星驰、成龙、冯小刚、宁浩、徐峥这几位,他们的喜剧电影都有独树一帜的类型标识,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化,无论是无厘头搞笑的荒诞喜剧,还是“疯狂”系列的小人物黑色幽默喜剧,抑或是其他,都充满了或对现实生活褒贬的揶揄或“寓教于乐”思想的文化精神传达,这些都是国产喜剧的典型艺术代表。网络喜剧的“向后”归复并不是简单地对此照搬照套,如张浩的《新逃学威龙》就对周星驰的《逃学威龙》进行了浅层的二次改装,结果收效甚微,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表示:“遇到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4】要复盘以往优质喜剧的成功之处,就要重视喜剧内里的文化表达和精神建构,探究喜剧外壳包裹孕育着的悲剧性的人文价值,那才是喜剧真正的魅力所在。
有“向后”的归依,也要注重“向前”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当下互联网普及世界,全民进入全球化的影像时代,各种文化因素也进入了共享互通的社会语境,每个人记录的娱乐内容和方式也在瞬息万变,娱乐维度也在多空间扩展,比如b站的鬼畜视频,还有趣搞怪的影像拼凑剪辑,这些网络上“二次创作”的思想碰撞也可以是喜剧灵感的迸发来源。此外大数据短视频平台有各种素材也有大量观众,也是喜剧人可借以成长的一片沃土,网络喜剧新力量陈翔六点半团队早期就是进行小短剧的创作宣传,后来成为新喜剧的崛起之秀,在爱奇艺相继推出了好几部系列喜剧作品。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网络喜剧在新时代分支出来的亚类型才能再生和积蓄新力量,国产优质喜剧才能绵延不断,薪火相传。
(二)喜剧内核着力点与发力点的界定
喜剧内核凝练的是故事构思的最终价值导向,它扎根的落脚处与“开花”的时刻都是一部喜剧能够绽放光影喜剧魅力的重要组成。
网络喜剧电影往往很缺乏值得考究的核心点,因为它本身的商业性和工业性,在快经济的时局催促下,很难慢下来深入摸索喜剧思想的厚度和广度,特别是一些奇幻喜剧,都市爱情喜剧,一以贯之地局限在自我陶醉的一隅,没有深耕更多数人的生活实况,体现出一种对现实生活认知面的短浅,这样的“着力点”难以撬起观众的敏感度和同理心。
喜剧思想输出的“发力点”则需要特定的时刻范围,就如英国影视制片人菲诺拉·德怀尔认为的非常重要的喜剧节奏感。“除了要考虑观众是否会发笑,还要保证节奏感。”【5】它是情绪积累饱满的爆发,也是笑中有泪时的真情实意,不管怎样,喜剧思想要发人深省就必须在共鸣点上与观众达成心理上的契合与认同。当下网络喜剧电影很多主题旨意的传达就难以定夺,观众看完,不知所云,自然也就谈不上喜剧内核的深浅度,也因此失去了负载艺术价值的价值。
(三)喜剧看点的网络宣发与传播窗口的拓展
绝大部分观众对于一部新出的网络喜剧电影的兴趣都是来源于网络预告片或二次剪辑的瞬间看点,随之网络喜剧的点击率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然而,粗制滥造的网络电影在捞快钱的同时,也消耗着观众的信任”,【6】“被欺骗感”的次数多了,观众也会逐渐形成一种“国产网络喜剧就是烂片”的固定认知模式,观众不买账了,即使有佳作也会因此“黯然失色”。网络宣发作为新作网络喜剧电影与观众的初次见面的印象,这个形象不仅要立起来,还必须得立得住,对于优质的网络喜剧作品,网络宣传更应卯足劲儿,锚定优质喜剧的“喜点”和思想内核,增加曝光率,回拢观众对网络喜剧的热情,使网络喜剧获得观众的信赖和支持,如此小成本网络喜剧的未来前景才更具有希望。
结语
网络喜剧电影亚类型的膨胀式发展,一定意义上缝合了院线喜剧电影选择局限性的电影市场伤口。网络平台的支持和推广无疑也为国产网络喜剧懂得开拓和创新带了更多的可能,但在当下“快餐式”的消费环境下,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过度逐利性也使得网络喜剧的“喜”有些“失效”,网络喜剧的低俗化和低趣味也让一部分观众失去了信心,网络喜剧的文化表达流于表面,无法触及观众的内心,也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喜剧电影亚类型的“兴盛”。在多种因素的加持下,只有在喜剧作品本身的内容上做出实质的探索和深化,实现新兴喜剧电影亚类型的进步与创新,依托网络平台的内在优势,才能助推网络喜剧电影步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注释】
【1】Z世代指1995—2009年出生的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所以又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等。
【2】百度百科参见:http//vhsagj.com
【3】马苏薇:《让观众“买单”,不能只靠“前6分钟》,《人民日报》2022年4月13日
【4】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版,第91页。
【5】饶曙光:《关于喜剧片及其类型杂糅》,参见:http://cul.jschina.com
【6】马苏薇:《让观众“买单”,不能只靠“前6分钟》,《人民日报》2022年4月13日
作者:刘雨,天津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