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题:众多“神兽”,中国人如何选出“十二生肖”?
作者 高巍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
金虎即将携岁去,玉兔迎春送吉祥。年终岁尾,生肖民俗话题再次受到关注。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和独特而古老的干支纪年有着紧密联系,被中国人所熟知。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都有一个属相。
众多“神兽”之中,中国人为何选择老鼠、老虎、兔子、龙等来做“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为何能在世界多地特别是亚洲广为流传?这些问题的背后,正是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传统文化。
十二生肖是世界性的民俗现象
十二生肖记人的生年属相,亦称十二属相,用以纪年、纪月、纪日或纪时。用兽来纪年是独特的纪年特色,除了中国,兽历也流行于很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民俗现象。兽历与很多西方国家民众通过观察星座来纪年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中国有关生肖的文字记载在《诗经》中就已出现。作为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记录与先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物象,生肖便是其中一类,反映出先民的思维特征。比如《诗经》中《小雅·吉日》篇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其中“庚午”对应“马”,这与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午马”一致。
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为人的十二生肖属相,与古老而独特的干支纪年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显示,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把生肖和地支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周围实践中总结经验的生活化特征。春秋时期,十二生肖开始成型。
有关十二生肖最完整的记录,最早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寅,木也,其禽虎也;戍(戌),土也,其禽犬也……丑禽牛,未禽羊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酉,鸡也;卯,兔也……申,猴也”。《论衡·言毒》写道,“辰为龙,巳为蛇。”一般研究认为,最迟至东汉时期,十二生肖已定型化。再到南北朝时期,生肖不仅和地支紧密结合,还演变成为生活常态。
十二生肖在中国的流变特点显著。生肖与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纪年方法,并伴随文化而不断发展;生肖是一种主要产生和应用于民间的计时方法,古代大量先民文化程度不高,用熟知的动物与地支相配来推算年龄和出生年份,每十二年循环一次,体现了民间智慧。
中国人为何用动物而非植物来纪年?
很多人好奇,中国人为何不用植物来纪年,而选择了动物?研究一般认为,十二生肖文化在中国发源形成于黄河长江流域,包括马、牛、羊、鸡、猪、狗等在内的动物,与古代先民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密切的联系,这是它们成为生肖的重要原因。
十二生肖和古代先民的动物崇拜心理有关。有的动物进入十二生肖,体现的是力量崇拜,比如老虎是勇敢、有力量的山中之王。在中华文化语境中,老虎的身上寄托着人们受到庇护、躲过灾难和侵害的愿望,而同样作为猛兽的豺狼则缺乏这样的文化语境;有的动物进入十二生肖,更多与人们的生活诉求有紧密联系,比如老鼠生育能力强、活动精力旺盛,借助对其生命力的崇拜,人类希望家庭人丁更加兴旺;龙作为传说中的“神兽”被列入十二生肖,集中了人们的综合情感诉求。先民按照朴实的想法塑造了统领很多动物、身份尊贵神通广大尤其是能及时行雨的“神龙”形象,同时满足力量崇拜和生活年景更加风调雨顺的期许。
历史长河中,十二生肖逐步发展成意涵丰富的生肖文化,其中不仅蕴含中国人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人一直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契合点。
中国人历来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主张人类活动要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体现。中国人解决问题不从伤害和消灭他者的角度出发,而是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十二生肖就是这种观念的显性体现。
兔年说兔,兔儿爷是北京发展势头最盛的民俗用品
2023年是兔年,在十二生肖动物当中,兔子有三个鲜明特点:它不具备很强的进攻性,灵活聪明温顺,与人类感情较亲近;除了作为家畜,兼具宠物特征;和老鼠一样生育能力强,契合中国人对家业兴旺的期待。在古代,人们认为兔子属阴,是生育的象征,古籍中多有兔子“视月而生”“望月而孕”的说法。中国民间也一直存在兔崇拜,“月兔”更象征平安健康。
虽然不同地区祭月方式各有不同,但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用于祭月的泥塑兔神。北京、天津和济南等地有关于兔儿爷、兔二爷、兔子王等的民间崇拜,有的泥塑技艺已被列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的兔崇拜虽有一定神灵崇拜特征,但总体仍是十分世俗的。以北京为例,北京人崇拜兔儿爷,但孩子们也把兔儿爷当玩具和陪伴。兔儿爷出现在泥塑作品、木刻版画等各类艺术品上,一直是春节庙会上的“网红”,成为北京发展势头最盛的民俗用品之一。兔儿爷的这些特点,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与北京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民俗现象,成为春节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深入。
各国生肖为何有所同有所不同?
十二生肖出现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国、老挝、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也都有十二生肖,不少国家的十二生肖和中国相同。
关于十二生肖在国际上如何起源,目前学界尚未有一致结论,但普遍认为“东方文化圈”内众多亚洲国家都有十二生肖传统习俗,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2022年12月29日,日本民众在街头迎接明年的生肖兔子。这只兔子寓意家庭和事业的顺利。Hisao Aoki摄
当生肖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时,与当地自然资源和人们情感诉求发生了“再结合”,这使各国各地区的十二生肖既有共通性,又呈现本土化特征,不断形成自身特色。比如,柬埔寨以牛为首、鼠居末位,越南十二生肖同中国大体一致,但“兔”变成“猫”,缅甸则有8种生肖。
从古至今,十二生肖始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完)
专家简介: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俗研究。著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民俗文化史》《四合院》(本书荣获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幡鼓齐动十三档》等多部著作。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