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金龙寿:如何突破东西方“龙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发布时间:2022-04-18 10:19:5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史轶夫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东西问)金龙寿:如何突破东西方“龙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中新社哈尔滨4月17日电 题:如何突破东西方“龙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专访《黑龙的传说》作者金龙寿

中新社记者 史轶夫


“龙”在东方寓意祥瑞,“dragon”在西方寓意邪恶,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异?《黑龙的传说》作者金龙寿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就“龙文化”的历史渊源、深刻内涵进行讲解,就如何突破东西方的“龙文化”差异、讲好中国“龙”的神话故事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黑龙的传说》讲述了什么故事,为何要耗时十年讲好这个中国神话故事?

金龙寿:龙文化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龙的传说遍布华夏大地,龙的文化影响整个中国。在黑龙江这片大地上就传颂着龙的神话传说。为讲好中国神话故事,我用了十年时间踏遍黑龙江大地,走访调研,收集素材,立志以讲好故事的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黑龙的传说》追溯黑龙江的名字由来,它的前身叫白龙江。神话中,白龙经常兴风作浪,以至乡村凋敝、民不聊生。黑龙目睹白龙在人间种种恶行,与百姓齐心协力,奋起反抗,一举打败白龙。最后,黑龙显现神仙原形,把身躯献给了这片土地,人们将“白龙江”改为“黑龙江”深表纪念。

黑龙江流域黑河江段。中新社发 张辉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龙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中华文明发展有何关系?

金龙寿:中国学者们对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不同见地,大多数认为龙文化经历了图腾、神灵、帝王等崇拜意识的发展过程,诸多文物和遗址都生动还原了龙文化。中国将古老文化传承下来,在参与、整合、标志、传承、引领几方面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参与”是指龙文化参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历史中每个时期都有龙的身影。

“整合”是指龙文化在中华文明不同的发展时期,见证并整合了不同思想。

“标志”是指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龙”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标志,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传承”是指龙文化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精神承载、延续了下来。它是团结统一、和谐包容、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具有无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时刻鼓舞中国人艰苦奋斗、善良包容、百折不挠、勇攀高峰。

“引领”是指在未来,龙文化依旧会伴随中华民族走得更高、更远。龙文化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团结统一的民族观、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宇宙观,都将带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长治久安、兴旺发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龙”与光电烟火秀。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文化内涵有何差异,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迥然不同的态度?

金龙寿:中国龙起源于神话,是灵性的神秘生物,有蛇的身体、鱼的鳞片、鹿的角。《易经》云:“九五,飞龙在天”,古人认为龙是风雨的主宰,“真龙天子”是古代帝王的代称。在古代星宿中,守护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四方神灵中,青龙就属于龙的一种。《三坟》云:“龙善变化,能致云雨,为君物也”,龙在民间寓意吉祥好运、风调雨顺;王安石的《龙赋》以龙喻德,表明龙启示着人们的智慧和品德。

英文中的“dragon”翻译成中文是“龙”,但跟中国龙的寓意却完全不一样。“dragon”一词来源于古法语“dragon”,而后者则是来自拉丁语“draconem”,意为巨大的蛇。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龙的印象最早来自《圣经》,其中描述了一条大红龙,以邪恶形象示人,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在《贝奥武夫》中,主人公贝奥武夫与会喷火的龙形怪兽搏斗,延续了基督教中龙的魔性、罪恶象征。因此,龙在西方神话故事中是被英雄屠杀的对象。

此外,差异还在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发展等原因,倾向于将自然或其他力量妖魔化、邪恶化,来彰显和实现个人英雄主义。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是海纳百川、心存仁义、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发现善美、懂得感恩。因此,“龙”象征中华儿女勤劳、善良、包容的世界观。

中新社记者:“龙文化”如何体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伴随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世界对中国“龙文化”的认同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金龙寿:龙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可谓无处不在。

首先,中国龙衍生出传统节日和风土民俗,如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赛龙舟、少数民族的龙船节、祭龙节等。又如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是中国神圣的吉祥物。

其次,龙图腾也是龙文化传承数千年的载体。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出土的玉器、陶器、图画、雕刻等上面的图案,到现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世界怎样改变,龙图腾永远是中国人心中伟大和敬重的标识,龙文化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根本来源。此外,“龙”文化在汉语中也有着生动的体现。比如龙马精神、卧虎藏龙、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成语,再如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取名时也常用“龙”字,我和兄弟名字里的“龙”就蕴含了父母的美好期望。

伴随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世界各国对龙文化的认识正在逐渐变化。外国友人对龙文化从一无所知到心生好奇,发展到现在的认可喜爱,体现出中国龙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这也得益于海外华人对中国龙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们作为“龙的传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美国休斯敦举办的墨西哥湾国际龙舟赛。中新社记者 王欢 摄


中新社记者:如何解开西方对于中国龙文化的误解?

金龙寿:西方人对中国龙文化的误解源于文化象征和精神内涵的差异。有些专家学者就提出将“龙”翻译成“loong”而不是“dragon”,以此重塑中国龙的形象。

另外,我们要讲好中国神话故事,尤其是龙文化的神话故事,向世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让他们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中新社记者:谷爱凌在雪服上印有“中国龙”,与世界共享中国龙文化有什么意义?

金龙寿: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可以说是中国龙文化行走的“代言人”。无论台前台后、赛前赛后,包子、北京烤鸭、韭菜盒子等中国美食都掀起舆论热点,外国友人通过她的介绍垂涎欲滴,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生动宣传。另外,她的赛服、雪板和头盔上,不仅有自己设计的中国龙图案,还有中国红、祥云以及“人中之龙”的英文表达,她说这是为了让全世界都看到和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选手谷爱凌身着金龙图案服装参赛。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冬奥会竞技场上,她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展现出中国人心怀世界、团结友爱、百折不挠、英勇无畏、坚定自信、勇攀高峰的品质。她说自己是中美两国交流的桥梁,这正是对中国龙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平发展、命运共同体的诠释。希望有更多像她一样的中国龙文化“代言人”,相信世界会对中国有更多客观的评价。(完)

受访者简介:

金龙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黑龙的传说》。目前,金龙寿正在进行《黑龙的传说》英文版的翻译工作,参与以此为蓝本的动画电影筹备工作。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