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魏世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心理健康的良方

发布时间:2022-04-13 11:27: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魏世伟 | 责任编辑:苏向东

多年前,我们邀请到一位佟先生做顾问,开展心理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他曾跟随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学习多年。我们一起大力推广“内视观想”活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结构化了解自己、反省自己的心理治疗方法),还合力推出了“经史合参”活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内视观想和经史合参活动的带领者,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心理、文化、成长、教育问题的巨大作用,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心理健康的良方。

下面从一位学员的成长经历谈起:

小雪是一名90后,她认为自己一切条件平常,觉得在父母、亲戚、朋友和老师那里总是被忽略或被打击。家里人对她没有报什么期望,她对自己也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从小到大她没有特别喜欢的人和事,感觉人生特别没有意义、没有目标,一片茫然!在她的世界里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如果硬说还有第三种颜色的话,就是灰!她身边的伙伴、朋友、闺蜜经常会觉得这个有意思、那个挺有趣,可她却觉得啥都没意思!她在生活中看不到一丝彩色,无聊包围了她。

2015年,我们在一次“悟性练习”活动上相识,她是由单位领导硬带过来参加活动的。这个活动是我们把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结合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例,通过互动体验、讨论和分享,带领大家共同参与完成。过程当中没有把中华文化当知识讲,而是当做践行的经验来分享。第一次活动,她只是记住了“明明德”和“修身”这五个字,也仅仅听到学习之后需要“践行”而已。第二次活动她又来了,那次她除了学习之外,还参与了为其他学员准备课间茶点,包括洗水果、削水果皮、切水果及摆盘等工作。平时慵懒的她竟然忙得腰酸背痛,两手发麻。她说那一刻忽然体会到了妈妈照顾她和弟弟的不容易及辛苦。原来她一直认为妈妈很忽略她,现在一下子体会到了妈妈其实一直都在不辞辛苦地为她付出着。后来我们举办的另一个“内视观想”活动中,她通过“爸爸为我做了什么”这个问题,把从出生一直到现在爸爸为她的生活、教育、健康和成长所做过的事情,在安静、专注、不被干扰状态下分阶段回忆了20多个小时,终于发现,那个原来认为根本就没有给她做过什么的爸爸,竟然为她做过好多事情。她意识到不是爸爸妈妈忽略她,而是她自己忽略了爸爸妈妈,也忽略了她自己。那一刻她仿佛感觉一束光照进了她的生活,她的世界开始有色彩了,她也可以发光了。她感觉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恭敬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回来了,让她有能力看到原来父母明明付出很多,而自己是无视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是非之心;由此产生了对父母的恭敬,为父母的付出和辛苦而心生恻隐,为自己不但没有看到父母的付出,而且还对父母抱怨不已,甚至恶言相对而心感羞愧。她说她有一种重生的感觉。从那以后,她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她现在有了生活的动力,她愿意去恋爱,对生活有了无限的幻想,她变得宽容、勤快、敬业,愿意努力工作为幸福奋斗,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了。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帮助了很多人,小雪只是当中的一个。记得大儒心理创办人、原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先生几年前很沉重地提出了“空心病”这个概念,因为他发现很多考入北大的优秀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感到“失去了生活的动力”“生活没有意义”。我跟小雪也聊过这个话题,小雪说她原来活得就像个空心稻草人,现在她感觉心里有了支柱。从2017年开始,小雪为几百位参加内视观想活动的体验者准备内观餐,成为受人尊重的内观餐导引师。尽管很多人对她义务做这件事很不理解,但她一直坚定地参与内视观想服务。她说这是她践行“修身”和“明明德”的机会。

那么,古圣先贤对人所遇到的困惑有怎样的理解?有哪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孟子·离娄章句上》中有一段话,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段话被我们的学伴们翻译成:“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烦恼吗?与家人越来越远,与孩子隔阂越来越深,与别人的矛盾越来越多,一片真心得不到回报,生活中处处不顺?”是的,我问过许多人,都觉得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让我从这样一个小小的视角看到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古圣先贤竟然在2500年前就对常见的人生问题做出了清晰的观察和凝练的总结,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足见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和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古圣先贤不仅总结了人生常见的问题,还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给出了答案:“反求诸己”。10多年来,在开展基于“反求诸己”实践活动的效果让我意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人生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就是向内看,向内审视自己。在学习《论语·学而篇》时,忽然意识到,孟子所说的“反求诸己”,也应该是源于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啊!随着深入学习传统文化,逐渐体会到学者们所说的儒家文化是有传承的。其中孟子的老师是子思,子思的老师是曾子,而曾子的老师是孔子。曾子和孔子的其他弟子把孔子的言行思想整理成书《论语》,曾子又把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笔记整理成《大学》,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把跟随曾子所学整理成《中庸》,子思的学生孟子把他跟随子思所学整理成《孟子》,中华文化中之孔孟心法经过这样的脉络就得以延续下来。曾子表达儒者做君子的修养方法之一是“吾日三省吾身”,到了他的学生的学生孟子的表达就是“反求诸己”。古人“反求诸己”是有方法的,曾子的方法就是每天多次从“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习”这三个方面检视自己。孟子的方法就是检视自己的“仁,智,敬”是否做到位了,而不是只去看对方的毛病。孟子还对于向内检视自己做了个总结:“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这个“反求诸己”的方法来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

十多年来,我们在内视观想和经史合参活动之中所观察到的学员身心和人际关系变化,包括前面提到的小雪的故事,都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力量。

后来,我读到5000年前尧帝传给舜帝,舜帝又传给大禹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并大致明白这十六个字的意思的时候,令我再一次由衷地对于祖先以及留下来的文化中蕴含的智慧顶礼膜拜!

绵延5000年,渊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独特的优势,是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大智慧、大学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体证、体验和运用的,如果一定要从科学视角来审视的话,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心理学,它有自己的人格理论和心理病理学理论,也有评估和干预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和塑造适应社会环境的健全人格和价值取向,在应对全世界爆发的精神心理问题上,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可以让人回归朴素的人生价值,也可以对极度物化、异化的价值观拨乱反正。

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内视观想”和“经史合参”的活动中,受益人越来越多,他们以自己的成长和收获鼓舞越来越多的人,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浸润其中。实践证明,中华优秀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在国人心理健康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魏世伟:

北京华夏心理培训学校理事长,华夏心理联合创始人,司法部内视观想课题和经史合参课题专家顾问。多年来运用中国本土心理学与西方科学心理学融合培养内视观想和经史合参导引师。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通过线上方式继续推动全国11所监狱的经史合参课题工作。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