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展示中华文化 促进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22-04-11 09:46:11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范佳元 郑轶 | 责任编辑:谢荣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和举办,让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在中华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相知相融,也留下了丰厚的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文化和人才遗产,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春回大地,新花栖木。4月6日,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封闭管理工作的完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恢复对公众开放,不少市民前来游览观光、拍照留念,室外放置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主火炬“大雪花”是吸引很多游人驻足的一个点位。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和举办,让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在中华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相知相融,也留下了丰厚的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文化和人才遗产,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用好冬奥遗产

丰富群众生活

与首钢园区相距不远的高井路社区,是北京市首个得到北京冬奥组委批准的冬奥社区。走进社区,冰雪运动元素随处可见。街巷内,以冬奥项目图案和介绍作为装饰的护栏、有关冰雪运动的设施遍布各处。自冬奥会、冬残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社区的冬奥文化广场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尤其是2月4日后,每天在这里举办的文艺演出,场场观众爆满。

高井路社区原本是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其所属的广宁街道紧抓冬奥机遇,将奥林匹克文化理念融入环境建设、社区生活等各个方面。如今,广宁街道有自己的冰雪运动队,有志愿者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创建了“冬奥社区冰雪嘉年华”“冬奥大讲堂”等活动。“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的愿望在这里落进现实。

对东道主来说,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是一届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提升行动。对奥林匹克文化和奥运遗产的继承和利用,在内容设计和参与形式上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冰雪运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是我国举办冬奥会的最大成功。”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认为,大众主动参与是奥林匹克文化扎根社会的生动体现。

为充分发挥“奥林匹克”品牌的带动作用,经国际奥委会授权,北京、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分别设立了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园区。其规划和建设都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赛后将依托赛区丰富的体育场馆和文化设施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文体活动空间,丰富城市文化供给。此外,至2021年底在全国建成了43个冬奥文化广场,冬奥盛会的“溢出效应”辐射各地。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冯建中表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传递出的体育文化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的生活。

讲好冰雪故事

彰显文化自信

无论是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还是场馆设施、赛事运营的智能化、人性化呈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场内外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给参赛运动员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片片“小雪花”组成的主火炬象征着全世界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微火”深刻地阐释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孙葆丽说:“点火仪式衔接自然,恰到好处地将中国文化渗透进奥林匹克理念,将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以熊猫、灯笼为原型设计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赛会期间赢得了海内外众多粉丝的喜爱。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冰墩墩’‘雪容融’的成功首先体现在文化创意上,然后通过在互联网等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让中国文化有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表达。”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众多冬奥建设者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看来,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自信,包含了当下中国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奋勇拼搏的昂扬斗志、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

做好人文交流

推动文明互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

北京冬奥会开幕后第一个比赛日,冰壶混双项目赛场,中国队组合范苏圆/凌智与美国队选手在比赛后互赠徽章,精美的礼品传递着友好的祝福。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场,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徐梦桃夺得女子金牌后,最后一跳因失误落至第四名的美国代表团运动员阿什莉·考德威尔微笑着主动拥抱徐梦桃:“桃桃,你是冠军!”有网友评论:“这声桃桃,让人感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孙葆丽说:“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尤其在奥运会这样的平台上,人们怀着和平友谊而来,也带着团结包容的理念而去。”

北京冬奥会恰逢春节,参赛运动员和国际友人在冬奥村贴春联、吃饺子、学习太极拳、体验中医治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第一次在中国度过春节,“冬奥会与春节相逢是完美的组合。”他手拿“福”字给大家拜年,“虎象征着勇气、力量和成功,这也是我在春节给中国人民送出的祝福。”

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为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友好交往架起沟通之桥梁,推动世界人民在交往中实现求同存异,为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发挥纽带作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展示各国各地区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号召大家一起建设相互学习借鉴、合作共赢的世界。”黄海燕说。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1日 15版)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