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被称为“书业奥林匹克”的全球最大出版业展会法兰克福书展于本月15日至19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举行。今年展会吸引了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家出版商参展,约1000名作家参与活动,参观人数超过20万。本届书展适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约180家中国出版单位携5000余种出版物参展,并举办数十场活动,让这座书城飘满“中国书香”。
亚洲走上中心舞台
与往年相比,《环球时报》特约记者今年感受最深的是,亚洲国家正登上书展的中心舞台,亚洲图书和文化越来越成为专业人士和观众的关注焦点。
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是菲律宾。在主宾国展馆,菲律宾人用花环、歌声和美食欢迎参观者。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探索书籍和文化。法兰克福书展新闻主管告诉记者,菲律宾派来了34家出版商与约100名作家和艺术家,举办77场文学活动。一辆菲律宾原装吉普车也出现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的广场,变身为交流和体验的舞台,举办工作坊、提供美食饮品、音乐表演及互动体验活动。
其他亚洲国家展位也展现出浓厚的本国特色。阿拉伯国家用美味的本土茶点欢迎来访者;越南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穿着民族服饰推广越南书籍和文化;哈萨克斯坦带来了超350种本国出版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展台也各有特色。
去年开始,书展特设了“亚洲舞台”,供出版专业人士、作家以及文化和商业领域的代表会面。今年的“亚洲舞台”讨论了许多前卫话题,比如亚洲人现在读什么书;人工智能时代的亚洲出版业;亚洲出版业的版权问题等。
“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亚洲图书走向全球。”德国文化学者佩特兰德尔对记者表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正在将他们的项目扩展到亚洲。多国读者对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译作需求旺盛。尤其是亚洲文学、童书、漫画、旅游、艺术等类别的书籍特别受欢迎。
展示中华文化新名片
中国出版单位大多在5号馆参展。记者观察到,中国出版单位的展台面积在这几年越来越大,且越来越有创意。今年中国的联合展台,设置了一个用许多本书的封面装置成的拱形门。进入大门,就可以感受到中国书籍的魅力,也可以洽谈合作事宜。书展方的信息显示,今年中国参展的出版单位携5000余种、6500余册图书参展,外文版图书占比超过1/3。书展期间,中外出版单位合作举办了58场文化交流活动。
给记者印象深刻的是,《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战部队在中国进行的医学人体实验》(中英文版)的首发式。本书作者为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蒂尔·贝尔尼希豪森教授。他通过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国保存的历史文献进行学术性剖析,客观讲述二战期间日本生物战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历史。贝尔尼希豪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段黑暗的故事完全违背了医学伦理。它不仅是一场历史悲剧,更是对人类良知和文明道德底线的挑战。”多位国际出版界人士与记者谈起二战历史书籍时,对引进中国的抗战历史书籍版权很感兴趣。此类书籍在当地几乎是空白。
新颖的中国现当代题材也很受关注。书展期间举办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英文版新书发布会,向世界呈现新时代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全新面貌,传递出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新名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本书主编之一吕舟表示,该丛书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部全面收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核心内容的权威出版物,不仅系统梳理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申遗过程,还首次公开出版了中轴线保护管理的完整规划,这在遗产保护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这套书能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了解北京。
书展期间,北京展区还推出中轴线图片展,供海外读者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的魅力与意义。此外,记者看到,该展区还展出了多种文创产品以及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涵盖了传统出版领域,还积极融入了数字技术、多媒体等现代元素。
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敦煌遇见卢浮宫》英文版暨中国主题出版物国际推广签约仪式同样在书展举办。《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从跨文化的比较视角对敦煌艺术与卢浮宫为代表的西方艺术进行了全新解读和对比分析,为外国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德国OLMS出版社在法兰克福书展共同举办中国作家黄怒波长篇小说《珠峰海螺》德文版新书首发式。该书罕见地融合了极限探险与商业智慧。译者代表克劳迪娅·里费特表示:“最令我着迷的是小说中所展现的鲜明对比,一边是精致高效的中国商业社会,另一边是冒着生命危险带领登山者冲击珠峰的夏尔巴人的生活。”
入围2024年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顾适也带着她的新短篇小说集《母舰来到大海中央》来到了法兰克福书展,最近该书由德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次书展上还举行了展示中国文化和神话的《舞龙——中国龙的故事》新书发布会。该书由奥地利汉学家诺拉·弗里施于2010年创立的龙屋出版社出版。对弗里施来说,以科学严谨的方式,向德国读者传达来自中国的细致入微的文化视角尤为重要。龙屋出版社最近还荣获德国官方颁发的德国出版商奖。
多位欧洲出版业人士则对记者说:“欧洲等地区出版的中国书籍还是太少、太慢,跟不上‘中国速度’。欧洲一些作者写的书虽然善于抓住读者心理,但许多都是一些过时的信息。中欧出版界可以共同多策划出版中国书籍。”
1/3收入来自青少年图书订单
如今,不管是书展还是出版单位,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读者。“TikTok一代正在撼动图书市场”,德国《经济周刊》称,社交平台TikTok鼓励青少年阅读,并对图书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去年,德国图书行业总销售额达99亿欧元(约合825.1亿元人民币),较前十年增长6%。“图书市场的积极发展得益于16至29岁年轻人对书籍的热情。”德国出版商和书商协会主席卡琳·施密特-弗里德里希斯表示。2024年,德国约1/3的收入来自青少年的图书订单,另有1/3来自20至29岁的年轻人。
此外,AI也是书展上各种活动讨论的重点话题。一方面,在书展开幕式上,德国总理府文化和媒体国务部长沃尔弗拉姆·魏默说在演讲中称“人工智能将撕裂文学和书籍的世界。”他认为,数据挖掘正在汲取无数创作者的思想与才华,让书籍沦为“被猎取的对象”。德国出版商和书商协会此前强烈谴责此类行为。但另一方面,AI相关展台成为专业人士的“打卡地”。例如,奥地利公司StoryOne在展会期间宣称,借助其平台,人们只需一小时即可将自己的想法、播客、文章或手稿转化为高质量的非虚构类书籍——速度比以往快300倍。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