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赵孟頫父子行书合卷等珍品亮相故宫藏捐献文物展

发布时间:2025-10-16 22:21: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苏向东 | 责任编辑:姜壹平

开幕式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观众参观展览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10月16日北京讯(记者 苏向东)元代赵孟頫、赵雍行书上中峰札合卷、春秋乐器能原镈等百余件文物珍品16日亮相“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

故宫博物院于2005年在景仁宫开设捐献专馆,立有“景仁榜”镌刻捐献者名录。1945年至今,故宫博物院已累计接受社会各界800余人次捐献的3.5万件/套文物。此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包括郑振铎、孙瀛洲等捐献大家的捐献文物,展品类别包含书画、陶瓷、铭刻、玉石器、金银器、雕塑等,展期一年。

隋代佚名章草出师颂卷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上表示,该院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相助。在这些捐献者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知名学者和收藏大家,有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人员,还有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以及故宫博物院本院职工。每件捐献文物背后的故事虽各有不同,但都饱含了捐献者守护中华文脉的朴素热忱,彰显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介绍,该局正在组织编撰新中国捐献文物图集,后续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为文物捐献创造更有利条件。

郑振铎是新中国文物事业的奠基人,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开幕式上,其孙郑源作为捐献者家属代表表示,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捐献者家族的记忆,是民族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本次展览分为“念其人、记其功、彰其德”三个单元,从捐献者、捐献文物、捐献精神的视角,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捐献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呼吁公众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社会各界捐献的文物在实现清宫流散回归、补充院藏所缺、延续藏品体系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许凯说:“正是通过捐献者的慷慨捐献,帮助故宫博物院逐渐形成了能够完整展现重要门类文物发展脉络的藏品体系。”

元代赵孟頫、赵雍行书上中峰札合卷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郑洞国捐献的元代赵孟頫、赵雍行书上中峰札合卷是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此卷是赵孟頫父子分别写给中峰和尚的两通书信。据信中内容可知,赵孟頫札书于延祐五年(1318),时赵孟頫65岁。因是一般来往书信,所以书写得比较随意自然,行笔迅疾灵动,是晚年的书法风貌。赵雍此书是一通给中峰和尚的感谢信,感谢其对母亲去世的问候。其书法的特点是学赵孟頫,于圆劲姿媚中见雄放纵逸。

春秋 能原镈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另一件重磅展品是熊述匋捐献的春秋时期的能原镈。镈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常以若干件组成编镈,与编钟配合使用。此镈为越国器,其上鸟虫书体铭文是越国、邾国和莒国三方盟约,大意是由于莒国扩张疆土侵及邾国,越国为之调停,主持这次疆土划分,并趁机扩土筑城,将邾、莒两国连在自己脚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故宫博物院收购隋代“佚名章草出师颂卷”,使这件原清宫旧藏文物成功回归,弥补了故宫藏品中隋代法书的不足。遗憾的是,其拖尾张达善题跋仍旧缺失。十年后,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陆牧滔先生的共同捐献之下,元代“张达善行楷书出师颂跋尾卷”亦入藏故宫博物院,终使此卷实现合璧。

观众参观清代王夫之双鹤瑞舞赋卷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据悉,受古建筑展出条件限制,为保证文物安全,本次展览展出部分文物仿制品,部分文物原件也将于11月3日和12月10日更换为仿制品。

附:文物替换目录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