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徐壮、杨湛菲)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发布了以上数据。
据介绍,我国完成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等调查公布。各级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持续投入,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力推进,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
此外,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基本摸清。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万余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150万余件/套。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革命遗址遗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
文物保护法律与制度方面,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除个别省份外已全面推行。国家文物督察制度探索推进,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联合督促各地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文物保护,强化文物保护的制度刚性。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协同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开展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中文物系统性保护,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物新气象。”饶权说。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4983 姜先生 电子邮箱:jiangyp@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