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在艰难时刻遵循自己内心感召的人。”
日前,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曹禺剧本奖(第二十六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在上海评出。颁奖晚会上,上海歌舞团演员、本届梅花奖获得者朱洁静的致辞,令人动容。
中国戏剧梅花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本届梅花奖经过严格筛选,17名演员脱颖而出进入终评,他们来自13个省份,涵盖京剧、昆剧、河北梆子、秦腔、蒲剧、曲剧、婺剧、锡剧、湘剧、柳子戏、台州乱弹11个戏曲剧种及话剧、舞剧等戏剧表演艺术门类,年龄最小的仅31岁。5月8日至21日,17名演员以现场展演形式参加梅花奖终评活动,诞生出15名梅花奖得主。
本届梅花奖是自1983年设立以来第一次落地上海,观众报之以极大的热情。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为梅花奖终评开启大幕。“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当上海京剧院演员蓝天唱响经典段落,观众席迸发出掌声与叫好声。17场演出和媒体见面会、30余场演前导赏和3场城市快闪、下基层演出……持续半个月的梅花奖终评活动让上海“全城有戏”。
本届梅花奖首次开辟了民营剧团的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演员鲍陈热进入终评,并最终“摘梅”。梅花奖还鼓励未曾获奖的地域、剧种的演员参评。
开通个人申报通道,是本届曹禺剧本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本届共收到个人投稿7部。本届评选中,首次有来自澳门的作品获奖,并有台湾(与大陆作者合作)的作品首获提名。
中国剧协副秘书长王春梅说,本届梅花奖评选持续深化评奖机制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重视“两新”戏剧工作者的发展,重视戏剧门类的多元性、地域的广泛性、剧种的多样性、行当的丰富性。终评活动期间,还推出了剧目展演、演前导赏、主题研讨会、惠民演出等,实现了艺术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文艺工作者要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说,希望以评奖办节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促进出人出戏,构建健康良好的戏剧生态。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