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吴爱凤)咏春拳由福建(福清)南少林五枚师太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广东、香港、云南等海内外各地广为流传。在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和咏春拳国际大师郑忠的影响和推动下,迅速风靡世界,现已成为中华武术在国外最庞大的单项武术组织之一,分布于港澳台在内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咏春拳是中国武学历史上稀有的专为弱者所创的拳法之一,故又有“女人拳“美称。其拳理系充分剖析女性弱点和特长,极其巧妙地利用人体力学、杠杆结构,三角力学等原理,精确把握与利用空间,用己之长攻敌之短,快稳准狠、以弱胜强。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咏春拳被作为元首保镖、皇家卫队、特警队、海空陆战队等特殊组织团队必修的拳术之一。
咏春拳作为中国功夫的代表,不仅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符号,也是“契入”西方生活的中华文明的活态文化。咏春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佛山咏春拳亦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拓展项目名录。形成闽粤双源保护格局。咏春拳第八代“指”辈传承人郑祖杰先生,于2025年3月12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国家级大师,听听他与咏春拳的故事。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祖杰
血脉觉醒
1977年,郑祖杰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或许是受地缘的影响,孩提时的他就表现出了对武术的极大兴趣,8岁那年,怀揣着对武术的好奇与梦想,踏上了习武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精武门》中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怒吼、《猛龙过江》中以拳法击溃外国拳王的震撼场面,让李小龙成为全民偶像。银幕里李小龙的凌厉寸拳与标志性啸叫,恰似火种坠入千禧年前夜的星河,瞬间点燃了郑祖杰骨血里蛰伏的武术基因。“那一脚踢碎的是屈辱,打出的是一代人的文化脊梁。”
1998年,刚从警校毕业的郑祖杰在报纸上看到,咏春拳第七代传人郑忠从英国回福州办展的消息,让他重塑信心,奋笔疾书写信自荐,用拳拳赤诚之心打动师父,纳入其门下学艺,自此便打开了通往詠春之门。“有些信念是选择,亦是宿命在血脉里的回响。”
郑祖杰蛰伏咏春拳二十余年,以“小念头”为修行原点,将拳术拆解为筋骨与心性的双重修炼。“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的祖训,被他诠释为“武者之魂在筋骨更在脊梁,招式可破,心法不灭”。“中国武术从不止于胜负,而是以拳脚为笔,在时空长卷上书写修身齐家的文明密码。”他将“小念头”拆解为科学力学模型,用人体解剖学诠释“耕拦摊膀”的发力轨迹,让西方学员惊叹:“这不仅是格斗术,更是中国古代系统论的活化石!”郑祖杰的实践印证了李小龙的预言:“传统武术必须像水一样,既能深潜文化根脉,亦可奔涌向时代浪潮。”
图为:郑祖杰传习咏春拳
非遗传承
“咏春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文明千年的智慧与精神。它不仅是一个近代用来保家卫国的技法,更是中华文明的生动体现。”郑祖杰深刻意识到中国武学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008年,他为挽救濒临失传的福建咏春拳,自掏腰包将福州老宅改造成申遗基地,在经费短缺、资料散佚的困境中,带领团队历时六年完成非遗申报,于2014年推动福建福州的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遗。他创立传统咏春拳文化发展中心,深入梳理咏春拳与南少林武学的历史渊源,通过文物比对、文献考证和跨国学术研讨,证实咏春拳发源于福建而非广东的史实。
在随后的二十余载里,郑祖杰将自己沉浸在咏春的世界中,反复切磋琢磨。“小念头”作为咏春的重要入门功法,也是咏春拳的根,成为了他参悟咏春真谛的关键。“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这句教诲,如同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他不仅要在拳法上追求卓越,更要在为人处世上坚守正道。他深知,小念头包含了咏春拳所有的原理、招式、劲路,之后的寻桥、标月指等都是小念头在不同情况下的千变万化的组合。正是这种对小念头的深刻理解和执着参悟,让他的咏春功夫日益精进,也为他日后的传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祖杰深知,传承咏春拳不仅仅是传授拳法,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内,他从多个方面开展了传承工作。培养新生代传承人是他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组建了专门的“咏春拳青年训练营”,通过系统的教学与体验式活动,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咏春拳、了解其文化内涵。同时,他积极与学校、社区合作,推动咏春拳进校园、进文化中心。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咏春拳的魅力,初步了解中华武术的精神;在小学和中学,咏春拳成为了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坚韧意志;在大学,咏春拳社团吸引了众多热爱武术的学子,他们在这里深入学习咏春拳的理论和技法。
为了扩大咏春拳的社会影响力,他组织了各种主题活动。咏春拳公益体验课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感受咏春拳的魅力;线上线下的互动直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咏春拳的学习和交流中来;通过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咏春拳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参与。
在传承的过程中,郑祖杰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他将咏春拳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开发了适合军警、学校和社区需求的课程内容。在福建警察学院和其他警务部门,他将咏春拳的实战性与职业需求结合,提升了学员的应用能力。同时,他还创作了“居家强身版”咏春拳套路,特别适合日常锻炼,深受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欢迎。
当三坊七巷的百年老榕树下,金发碧眼的孩子比划着“小念头”时,郑祖杰知道——咏春不再是被供在博物馆的“活化石”,而是长出新枝的常青树。这套源自南少林的拳法,正用现代语言讲述着中国功夫的“通关密码”。
海外传播
“要想让外国人爱上咏春拳,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武术,就必须从破解文化密码开始。”咏春拳早已“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郑祖杰积极投身于咏春拳的国际弘扬工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文化交流是他国际弘扬工作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他受邀前往多个国家,通过咏春拳的表演、教学和讲座,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8年受国家文旅部的派遣赴欧洲马耳他共和国开展咏春拳教学讲座,在当地引起广泛的反响。2024年春节期间,他的传承团队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和马特拉举办了“欢乐春节——传承咏春文化,助力桥梁构建”主题讲演。活动中,不仅展示了咏春拳的技法,还通过互动体验、文化交流会,让当地民众切身体会咏春的哲学内涵与实用价值。这种方式深受欢迎,也有效增进了两国民众的文化理解。此外,2024年6月份在白俄罗斯和荷兰的讲座与比赛,也让欧洲朋友进一步认识了咏春拳的深厚文化底蕴。
国际赛事也是他推动咏春拳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2024年,他成功在荷兰、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了首届世界南少林咏春拳大赛的中级选拔赛,并在同年8月的福建福清南少林寺迎来了总决赛。赛事的举办,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咏春拳爱好者,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深入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通过比赛,让更多地国际友人对咏春拳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展示了中国在文化自信中的开放与包容。欧洲咏春之父肯特·简基富评价:“禅武精神是跨越文明的哲学语言”。
图为:郑祖杰在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展演
在郑祖杰看来,咏春拳能够搭上奥运会的东风,机会难得。“中国之家”是中国奥委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设立并运营的综合性服务设施。而咏春拳是第一个在这里展示的中国传统武术。站在巴黎街头,郑祖杰又有了新的念头——把咏春拳打造成中国功夫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要让世界知道,我们的功夫不是花拳绣腿,我们的功夫有很高的哲学思想,有很强的包容性,没有排他性”
在文化外交方面,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咏春拳作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文化使者”。2024年 9月,他带领咏春拳弟子亮相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通过精彩的武术表演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表演结束后,许多非洲国家代表表达了对咏春拳的浓厚兴趣,并希望引入咏春拳教学体系。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中非友好,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武术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巨大潜力。
图为:郑祖杰带领弟子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文艺上展演
郑祖杰的实践揭示着文化自信的真谛:它不是固化的文化符号输出,而是让传统智慧在解决现代问题中焕发新生。当非洲少年用咏春招式守护社区和平,当欧洲科学家用功夫原理改进机器人柔韧度,中国武术早已超越强身健体的范畴,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郑祖杰以其对咏春拳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了咏春拳传承与弘扬的领军人物。他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坚守、创新和传承的传奇,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事业中,让咏春拳这一中华瑰宝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