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AI话春节|历史演变中的欢乐记忆

发布时间:2025-01-23 16:00: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葛蕾 | 责任编辑:葛蕾

中国网1月23日讯(记者 葛蕾)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历经漫长岁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人们敬天法祖,通过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随着朝代更迭,岁首的时间与称谓几经变化,直至汉武帝时确立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逐渐完善为如今的农历。

如今,春节凭借独特魅力成功入选世界非遗,这是对其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向全球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上古时代——一岁农事终了,虔诚祭祀

在上古时代,春种秋收,当一岁农事终了,人们便迎来了最重要的时刻。大地归于宁静,劳作的人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他们将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恭敬地摆上祭台,祈求天地神灵与祖先庇佑,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再次迎来丰收。

魏晋南北朝——过年守岁被文字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文化多元交融,守岁这一独特习俗首次被文字记载下来。每至除夕,阖家老小围坐一堂,屋内烛火通明。他们以这种方式,告别旧岁,迎接新春,称之为“守岁”,传承至今。

唐代——春节成为政府法定假日

大唐盛世,文化繁荣,春节的地位也愈发重要,被正式确立为政府法定假日。每至此时,整个长安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民众们身着华服,逛庙会、赏歌舞,在欢声笑语中,同贺新春,尽享太平盛世的欢乐。

宋代——过年放鞭炮

宋代,科技与文化蓬勃发展,民间开始普遍流行放“编炮”,也就是如今的鞭炮。每至除夕与春节,大街小巷爆竹声此起彼伏。从繁华市井到宁静乡野,人们手持爆竹,点燃引线,“噼里啪啦”声中,旧岁的晦气被驱散,新的一年满是希望。

后蜀——过年贴春联

后蜀时期,新年氛围浓厚。皇帝孟昶于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挥毫泼墨写下吉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寥寥数字,饱含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为新春添了一抹别样的文化韵味,也被后世视为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明代——正月初一吃饺子

明代时,春节的饮食文化中增添了新习俗。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地包饺子。一家人围坐,擀皮、调馅、包制,将满满的心意融入其中。饺子既象征着团圆美满,又饱含着对财富与吉祥的祈愿。

辛亥革命后——定农历初一为春节

辛亥革命后,农历正月初一正式被定为“春节”。这一举措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千年的节庆传统,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春节在新时代焕发独特魅力,延续至今。

2024年12月4日,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走向世界舞台,闪耀人类文明之光。

从远古走来,穿越历史长河,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回忆与希望,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出品人:王晓辉

总策划:薛立胜 闵令超

策划:蔚力 赵萱 姜壹平 葛蕾

编导:葛蕾 张静 杨俊康 秦金月 张芃芃

AI视频:王岳 刘明 杨振海 贾珣 

视觉:呼丹 李晶 王瑞娜

后期制作:李汀 王哲 刘昌 

推广:孟超 王雁青 

本期作者:葛蕾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