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新春将至,迎年、忙年的氛围越来越浓。街头巷尾飘荡欢快的旋律、挂起火红的灯笼;集市上,挂满摆满寓意吉祥的春联、栩栩如生的剪纸;返乡的游子脚步匆匆,奔赴团圆……神州大地,奏响新春序曲。
我们即将迎来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走向世界,也在中华大地激起时代回响。全国各地精心谋划,各具特色的非遗表演、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这个中国年,欢乐祥和,四海同春。
多样年俗,每个人都是非遗的参与者传承者
“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我是‘春节老人’落下闳,给大家送福喽!”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四川阆中古城年味浓浓。一句句吉祥话,让路过的游客和市民心里暖暖的。
西汉时期,阆中人落下闳参与创制《太初历》,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为现在的“春节”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保存至今的抢寅水、亮花鞋、春倌说春、游百病等习俗,赋予春节浓厚的韵味。
“对阆中人来说,参与春节活动,就是在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阆中市文旅局局长胡涛介绍,从腊月初八起,阆中将举办长达42天的春节民俗活动,为当地种类繁多的年俗提供全面展示的“大舞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江南北,年俗各具特色,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进入腊月,山东各地的年集便热闹起来。在临清市运河风情园,火红的灯笼高高挂,文化大集、年货大集、非遗大集汇聚一堂。临清架鼓、龙灯、运河秧歌、烟店竹马、廖庄花鼓等各种表演轮番上演;济美酱菜、礼服呢布鞋、临清贡砖系列文创、葫芦雕刻、剪纸……非遗产品琳琅满目。
市民张素兰买了不少年货,“我们家年年都要买鱼买鸡,‘年年有余’‘大吉大利’嘛。”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罗微认为,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共鸣共识,激发运用传统节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
年关将近,在江西井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全堂狮灯传习所里热闹非凡,8位95后围着传承人林文辉,谋划怎么接过全堂狮灯表演的接力棒,把这一年俗文化传下去。
“表演就是传承。”林文辉手把手指导,身披狮衣,手握狮头,腾、挪、闪、转间,威猛刚劲活灵活现。
“每年大年初一就在村头、场院、各户厅堂表演,好看得很!”虎爪坪村党支部书记林作明说,“蛇年春节,希望有更多游客来看全堂狮灯表演!”
过年,过的是人气和热闹。街市社区,庙会圩集,年俗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氛围越发浓厚。
这几天,天津古文化街吊钱儿市场里,吊钱儿、福字、剪纸、春联、窗花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摊主们忙个不停。
曹彩霞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兰芝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每年我都会推出新品,今年也准备了20多个新样式,主要是以蛇与葫芦的纹样搭配,寓意福禄双全、财源滚滚。”曹彩霞说。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春节申遗成功,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春节文化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为加强春节文化研究阐释、传承弘扬,2025年春节,文化和旅游部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将统筹开展“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新春文化大联欢。
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动能
1月22日,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主场活动在湖南岳阳张谷英镇张谷英村举行。
为了探索消费新路径,让游客从“看过来”到“留下来”,张谷英村将演出与美食结合,游客们能够一边观看接地气的乡村节目,一边围坐在一起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
大街小巷年味愈来愈浓,不少商家提前策划一系列新春活动,推动节前消费市场和文旅市场迎来新一轮的火热,让新年经济释放出新活力。
入夜,澄潭江两岸灯火交织。越剧人物走出舞台,穿行在亭台楼阁间,游客仿佛置身戏中……这是浙江嵊州越剧小镇的春节前夕的景象。
“欢迎大家来嵊州过一个越剧里的春节!”嵊州市文化馆馆长姚华江介绍,以前,新春正月,村里便开始搭台唱戏。如今,喜爱越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嵊州也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依托AR、裸眼3D、智能捕捉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越剧。“观众和演员置身同一个场景,还能现场学习越剧唱腔、化装和服装设计。”姚华江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深度融合,催生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给游客带来新体验,带动形成服务型消费新的增长点。
“过年去趟哈尔滨”“请到广东过大年”……南北互游过春节,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夜幕降临,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巨大冰块中灯带闪亮,一座座壮观的冰雪景观美轮美奂。
“‘尔滨热’如何持续?2025年春节,哈尔滨在传统冰雪旅游基础上创新供给,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哈尔滨市文旅局局长王洪新介绍,本届雪博会首次推出了梦幻雪舞台、雪上大滑梯、雪趣研学营等,带给游客更加丰富独特的冰雪体验。
在广东潮州,游客漫步古城,观灯看戏逛庙会;走入酒肆茶楼,喝工夫茶、尝牛肉丸;住进特色民宿,感受潮州人的饮食起居。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这里沉浸式过年。
油柑美式、单丛茶蛋糕、橄榄油柑茶……除了传统美食,本地年轻人将潮州特色茶文化与消费新趋势结合,独立咖啡馆、新式茶饮店等新业态遍地开花。
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并推出一批“非遗大集”“非遗潮玩”“非遗年货”。“文旅融合,不断增加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非遗国潮、春节年俗在新应用场景中火起来,也为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带来新动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说。
交流互鉴,吸引更多人爱上中国年
走进江西南昌城南龙灯基地,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制作着龙灯,手中的工具上下翻飞。一旁,几个工人正将一箱箱包装好的龙灯搬上卡车,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前不久春节申遗成功,农历年底正是城南龙灯‘出海’的最佳时机。从我们的订单就能看出来,世界各地对于舞龙的热情极高。”城南龙灯传承人史克滨说,龙灯已经出口至美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
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尼沙德特地来到龙灯基地参观,“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次我们观看了龙灯的制作过程。我还制作了一条彩带龙,真的太好玩了!”尼沙德感慨,这里热闹的氛围让他感受到中国春节的独特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朱刚认为,春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期待全世界人民是一致的,春节申遗成功便是国际社会对春节文化表达的认同肯定。
2025年春节临近,来自广东揭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和他的英歌队格外忙碌,他们的演出已排到了元宵节。
“甲辰龙年春节,我们到英国表演,英歌斗志昂扬的气概、团结向上的风貌吸引了70多万人现场观赏,希望英歌的风采能够带着中国的年味,更好走向世界。”陈来发说。
聚焦对外文化交流,2025年春节,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将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春庙会等400余场活动,近20个国家将举办“全球彩灯点亮活动”。“让海外民众更加了解中国春节,共同感受欢乐喜庆、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年不仅走出去,也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走进来。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中国代表向各国朋友发出邀约:“欢迎大家到中国体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
近日,30多名来自英国、意大利等国的留学生相聚海南海口,参加非遗文化体验交流活动,随着蛇年新春临近和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拜年、除夕守岁、发压岁钱成了大家感兴趣的共同话题。
“在泰国有很多华侨华人,泰中两国的春节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泰国留学生陈浩文说,“2024年,我曾在中国度过了第一个春节,体验了吃年夜饭和拜年的传统,感到十分亲切。申遗成功后,中国春节一定会更热闹!”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世界文明多样性贡献更多的中国色彩。
目前,我国已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至240小时。开放的氛围,让“中国游”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热词。
每逢岁末年初,吉林珲春都会迎来俄罗斯游客入境高峰。俄罗斯游客体验中国文化、品尝中国美食,和珲春市民一同迎接春节。中国的非遗乐器弹奏和俄罗斯的乡间民谣交替表演、相映生辉。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互动性强、体验丰富的春节习俗,能让各国人民真切感受到以和为贵、欢乐祥和、和合共生,吸引更多人爱上中国年,参与中国年。”罗微说。
(本报记者王珏、何思琦、祝大伟、龚相娟、李纵、宋豪新、王丹参与采写)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