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苗绣:深山里的“中国高定”走向国际舞台

发布时间:2024-11-12 13:53:31 |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开栏语】

滚滚长江,非遗无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历史,悠久绵延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苗绣蜡染从深山走上世界舞台的多彩贵州,风情浓郁的蜀绣羌绣演绎巴蜀的多元、一方水土成就的景德镇瓷器是江西雅韵、笔墨纸砚是粉墙黛瓦里的安徽文脉……这些非遗瑰宝,凝聚着先辈千年的智慧与技艺,架起了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即日起,“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推出“非遗篇——长江流域的非遗瑰宝”,细嗅市井烟火香,聆听非遗岁月长。在这场漫溯时光的非遗盛宴中,讲述长江非遗故事,领略多彩文化之美。


“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看到扶贫车间里的手工苗绣服装,总书记点赞道,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苗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作为苗族的主要分布地,苗族人口有430万,占全国苗族总人口近一半。世世代代生活在贵州的苗族人,仅保存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用绣在服饰上的符号和图案,表达和传承着对自然万物、宇宙法则、生命规律和族群历史的认知。这种约定习俗,让苗绣传统纹样得以代代相传,远古的文化因子也因此得以保留。

有着“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黔东南州台江县,全县16万人,其中苗族占98%。在群山环绕的苗岭秘境,美丽的苗族姑娘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用一针一线绣出过往,让古老原生态的非遗重焕生机,从传统变为时尚,从大山里走到大山外,从贵州走向世界,频频登上国际舞台。

不同绣法的苗绣绣片。

接过母亲手中的针线,往前走

临近年底,走进台江县姊妹街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传英正忙着和绣娘们一起赶制一批北京、上海的绣品订单,这批价值约30万的绣品订单11月底就要交出,所以石传英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和绣娘们一起赶制。

苗族并没有文字,苗族姑娘们就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在针在布上的穿梭间记录下苗族祖祖辈辈的故事。

2014年,著名作家阿城出版《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指出“苗族服饰图案源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创始人、馆长、苗绣收藏家曾丽在其出版的《苗绣图源》一书中说道:苗绣不是单纯的民间工艺作品,而是一部记录了文明源头的‘天书’,我更愿称它为一部蕴藏着人类上古文明密码的哲学之书。

苗族以图腾崇拜的方式敬仰着与自身先祖有血缘关系的动植物,如蝴蝶纹、鸟纹、鱼纹、花和植物等。随着各支系的迁徙与融合,苗绣逐渐分化出几十种独特的技法,如平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等。

石传英的工坊里,绣娘正在赶制苗绣订单。

石传英属于清水江流域的施洞等支系,她们把苗族神话史诗故事、英雄人物的传奇,甚至是浪漫化的日常生活都绣在服装上。“开天辟地”“射日月”“种枫树”“苗族先祖姜央”“大洪水与葫芦兄”“起义首领张秀眉”“女英雄务冒席”等是这类刺绣应用最广的图案。

石传英说,以前如果哪家苗族姑娘不会刺绣是要被笑话的。“我八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苗绣,一边学一边听妈妈讲蝴蝶妈妈的故事,讲每个图案代表的寓意。”石传英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学苗绣,大家学着学着就跑出去玩,“但我不会。我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哪怕停电了,就算点蜡烛,我也要继续学着绣。”

石传英学得快,独立做苗绣也比别人早一些。在13岁那年,石传英一边读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绣制,经过整整一年,她为自己绣制了一件苗族服饰,这件衣服一直被她珍藏。“后来有很多人来找我买,这件衣服我都坚决不卖。自己独立绣制的第一件衣服怎么会舍得卖。”

在一旁,一件紫色绣线衣服也格外引人瞩目,石传英骄傲地说,这是她奶奶传下来的衣服,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在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里,有不少这样历经百年,风采不减当年的绣品。

从外婆到妈妈再到自己,石传英接过她们手中的针线,却不只满足于“绣”。

石传英13岁时为自己绣制的衣服。

背上母亲装满绣品的背包,向外走

“我妈妈她们以前绣东西要找人帮忙画出她想要的图案以后才能开始绣,我就想我一定要比妈妈强,要把画画学会。”石传英在美术课上认真学,不断练习,终于成为一个可以画、会剪纸、能打样的绣娘。

苗绣虽精美,但未曾走出大山。1988年春天,石传英的母亲杨仰九开始收集村寨周边绣娘的绣品,到乡镇集市卖。

杨仰九虽然不认字、不会说汉话,但却是第一个走出村寨,到乡镇集市上卖绣品的绣娘。那时候,一天能卖10多片,周边十多名绣娘也挣到钱。

后来,杨仰九尝试与当地客商合作,开始按订单制作绣品。杨仰九不仅在周边村寨发展更多绣娘一起赶制订单,还在各个村寨收集绣片。

遇到订单多的时候,石传英放学回家后,也跟着母亲赶制订单。

在母亲的影响下,石传英也立志要将苗绣带到更远的地方,让苗绣走进更多人家中,成为大家日常也会使用的东西。

石传英(左)和绣娘一起赶制订单。

“一路走来,不容易。”只有她知道,那些肯定、那些掌声、那些认同多么来之不易。

毕业以后,石传英去广东珠海的厂里学习了电脑绣花,就用电脑绣花将苗族图案制作出来售卖。这些年,母亲带着绣片去到了昆明、大理、丽江。可母亲逐渐年老,已背不动那个装满绣品的包,石传英回家接过母亲的背包像母亲一样去那些地方摆摊售卖。

“太辛苦了,双肩包一背就是五六十斤。我去过一次北京潘家园,背着绣品等人家开门,拿出来给人家挑。”石传英不甘心,“为什么别人能开店?我不想背一辈子,我要回来创办我的公司。”

石传英在外闯荡多年的经验告诉她,单纯做苗绣市场不够广阔,要将苗绣和现代元素融合,要融入现代服饰、包包,也可以将绣品和银饰相结合。

2016年,石传英在台江县注册成立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自主研发一些产业,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图样产品。”当初学会的画画、剪纸让石传英能够很顺利地为客户设计出合适的样品,靠着良好的审美与技术。今年,石传英带着300余名兼职绣娘、30余名专职绣娘在一针一线间完成了500余万的订单。

2018年,在全国妇联邀请下,贵州省妇联带着绣娘石传英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外妇女招待会”的舞台,还得到了中国妇女报的大力宣传。这给她带来了与意大利著名时装公司合作的机会。

2019年7月初,意大利OTB集团有意将苗绣与时尚结合开发新品。OTB集团领导看过石传英的报道后,主动联系上了石传英,并于7月中旬带领意大利OTB集团设计人员到台江对石传英的公司进行了考察。

2019年10月9日,就苗绣合作项目的绣片种类、型号、用线标准进行了协商,决定2019年先期开发包括衣服、鞋子、包包等苗绣产品17款,订购绣片1882张,订单金额120万元;2020年开始大货订单,预计金额将达1000万元以上。

2020年1月20日,石传英和绣娘们顺利完成开发推广阶段的120万元订单。期间,共有260名绣娘参加了这次苗绣合作项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人。发放绣娘工资27.6万元,绣娘日工资达100元左右。

石传英由此打入了欧洲市场。

由石传英公司和意大利OTB集团旗下的世界著名品牌MARNI合作开发的MARNⅠ MⅠAO系列时尚产品正式揭幕,世界名模刘雯为MARNI  MIAO系列产品代言。

穿上最美的苗族服饰,朝远走

“他们都说我了不得,在大山这边小小的工作室里,和世界著名品牌合作。”说起登上国际舞台,石传英仍然激动,不禁哽咽。

2023年9月,石传英带着苗绣走进米兰时装周。为了让世界更多设计师看到苗绣的魅力,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两套苗族传统服饰拿出来参展,还组织县里的16位绣娘,按照设计团队的要求,加班加点赶制了用来制作时装周模特走秀时装的10块绣片。

2024年,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为了完成一件苗绣高定的创意,特地找到石传英。

这次合作让石传英深感不易,但也满满成就感,“因为我实现了突破。”石传英回忆道,这个订单要求很严格,很多人都做不了,自己也因为觉得不简单而想放弃,因为皱绣的难度本来就大,劳伦斯·许先生还想要用金丝刺绣。

皱绣是黔东南台江地区苗族的典型刺绣手法,它需要预制由数根丝线编织而成的窄条花带,将花带采取堆砌、折叠、波状拱起以及绕结等不同手法制造出各种高出绣地的立体效果,紧密堆叠排列组成不同的图案,一边堆砌一边用针线固定。

皱绣的绣面隆起,具有丰富的肌理感和空间效应,通常被用来表现盘转的龙纹、抽象的花草图案等,纹样粗犷大气,绣品结实耐磨,别具一格。这种刺绣手法费工耗时,完成后呈现出浮雕感很强的厚重花型。

石传英带着苗绣走进米兰时装周。

“金丝并不适合做皱绣,我当时真的觉得做不了,劳伦斯·许先生就一直打电话鼓励我,我后来都害怕接他们团队的电话,我怕我做不好。”石传英说,当真正突破自我,和绣娘们一起研究,用金丝做线完成绣品,看到成衣的时候,她激动哭了,“我们的苗绣还可以这么漂亮,在台上简直闪闪发光”。

劳伦斯·许设计的这件耗时近千个小时的金丝苗绣高级定制礼服最终成功登上了国际舞台。

登上米兰时装周给了石传英发展的信心,与劳伦斯·许的这次合作让石传英看到了苗绣的更多可能性。石传英骄傲的不仅是一次次走进国际,还有自己技艺被肯定。

石传英的设计灵感、颜色搭配都来源于她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苗寨里,绣娘们用绣品表达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因此,每个人的绣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高定”。

“苗绣就是很美、很珍贵,所以我一定要把苗绣产业做强做大,发展好、传承好,未来要把台江的绣娘们带动起来,抱团发展。”在石传英看来,苗绣不仅是苗族绣娘世代相传的技艺、历史,也是她独立拼搏的底气,“她们也可以像我一样,靠苗绣独立。”

苗岭绵延起伏的山脉蔓延到天际,山岭之间偶尔响起声声苗歌,苗族姑娘身上的裙摆摇曳、银饰闪烁,歌舞间苗绣熠熠生辉的未来也从远山升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统筹/王璐瑶

策划/刘丹 覃淋

图文/视频 陈祖嘉 王华 周梓颜

海报设计/陈豪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