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相约传统村落|山西晋城:“传统村落群+传承活态乡土文化 ”让传统村落留人 见物 有生活

发布时间:2024-06-24 10:47: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静 | 责任编辑:姜一平

中国网山西晋城讯(记者 张静)山西晋城阳城县上庄村保存有从元代到清代直至民国初年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在村里和谐相融。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居全国第五,占全国总数的7.6%;共有6个市、县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县。

6月21日,“传统村落万里行”采访团一行走进山西省晋城市,一起探访和感受这座古城的传统建筑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在沁河及丹河流域孕育了星罗棋布的传统村落。4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7座太行古堡、186个中国传统村落如繁星般点缀在丹沁河畔,是山西省传统村落规模较大、数量最多、分布集中、保护相对完整的地区。

近年来,晋城市把握各传统村落的特色和差异,保留传统村落历史风貌,注重连片保护利用。将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将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与村民的返乡增收联系起来。深挖传统村落的亮点特色,坚持“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理念,凸显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效应。

上庄村传统院落内景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是晋城市保护传统村落的一个“缩影”。上庄村位于晋城市阳城县东北的可乐山脚下,地处沁河古堡传统村落群的核心部位,全村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416户,1006口人。这里保留下元、明、清、民国等年代的官宅民居三十余处,形成了古建筑历史脉络清晰、序列完整的原生态文化传统村落。上庄村村支书王进军介绍,上庄村传统村落保护始于2003年,连续五任村主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延续着这项工作。通过产权置换、产权流转、产权购买三种方式,把村里特色的民居原院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并将村落的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成片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结合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游客可在游览沿线和各个院落“沉浸式”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庄秧歌”,也可在太岳军区被服厂旧址观看当地村民演绎的情景剧,这些巧妙的结合体现了上庄村“五步一景,十步一文化”的历史文化名村底蕴。

崔有正和村民正在演绎情景剧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80岁的崔有正就是村里情景剧的一名演员。“因为我们这里有‘被服厂’这么一段历史,我们祖祖辈辈都传承着这种精神,我参与进来,能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到这份情意。”崔有正说。

上庄村在保护村落传统建筑的同时,也积极挖掘、继承、创新传统村落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

赵水余和村民们正在表演“中庄秧歌”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发源于村内的“中庄秧歌”地方小戏是上庄村传承发展的非遗代表之一。“中庄秧歌”融入传统舂米、纺线、磨煎饼等农耕文化场景,是山西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庄秧歌”的特点是:节奏能快能慢,既可演绎正面人物也可刻画反面人物,在幽默风趣的唱调中,为大家讲述一段故事情节,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我就招呼我的‘老伙伴’们一起组团在这里给游客们表演一场,现在这不仅仅是我们村民自己的爱好和本地的乡土文化,也为更多人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庄秧歌”代表性传承人赵水余说。

上庄村传统院落内景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为了让传统村落留人、见物、有生活,让传统村落真正“活”起来。上庄村让当地村民不仅成为传统建筑的维护者,也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一方面,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和环境的改善,让村落人居环境变好了;另一方面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吸引更多的村民愿意回到家乡,或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或经营民宿,或成为工作人员,形成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力。“传统村落保护带动下,村民每年可增收约4万元,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有42户,其中效益最好的年纯收入25万元以上。”王进军说。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