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烟台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胶东在线网站原总编辑,现任山东省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中国城市新闻网盟顾问,兼任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荣获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所创作的作品曾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两次。创意策划了“爱传百城”“绿行中国”“美丽家园”“风从海上来”等四个国家级品牌活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编著《登攀》《中国式网络问政》《发现最美》《织网十年》等书籍。
只要肯努力,无高不可攀。
回望我40余年的漫漫新闻路,从农民“土记者”、专业报道员再到新媒体人一次次转型、一步步跋涉。我的人生轨迹,恰与笔名“登攀”的寓意“永不满足,不断超越,勇攀高峰”相吻合。
一张“特殊奖状”引发的报道
记者要时刻做有心人,只有具备特有的敏锐性、前瞻性,才能紧紧抓住关键节点,不断提高通讯报道的命中率。
1976年12月,我正在掖县(现山东省莱州市)西由中学的通讯班学习写作。一天,我慕名去采访科学种田先进单位——西由公社王贾大队夺取夏粮丰收的情况。在宽敞明亮的队部里,荣誉墙上一张醒目的奖状吸引了我: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掖县先锋人民公社,落款“总理周恩来”,时间是1958年12月。村主任自豪地说,新中国初期村里成立的先锋农业合作社,在老村主任张永茂的带领下闻名全国。我细细端详,不禁对王贾村的辉煌历史心生敬佩,也敏锐地察觉到这张来之不易的奖状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
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1977年1月8日)的时间快到了,如何通过新闻报道纪念缅怀敬爱的周总理?这张奖状激发了我的灵感——深挖奖状背后的故事,以张永茂为第一视角撰写一篇怀念周总理的文章。
为此,我特意拜访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科学家”张永茂。他深情讲述了先锋社的不凡历程。老人早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地下兵工厂制造军工产品。1953年,他挑头成立了王贾村先锋农业合作社,通过大搞科学试验和改革创新农机具,实现粮食高产,一跃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典型。1958年8月,掖县先锋人民公社成立,沿用了该村“先锋”的名称。当年底,为表彰鼓励先锋社的业绩,国务院特颁发了此奖状,他和村民们备受鼓舞。
1958年12月,国务院颁发给掖县先锋人民公社的奖状。
在谈起周总理对“泥腿子”出身的农业专家关怀备至时,老人抚摸着一件件荣誉证书,禁不住热泪盈眶:1958年9月,他作为乡村“土专家”被推荐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科协委员。第二年,他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建国十周年庆典观礼,有幸目睹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他的女儿张焕英继承父业立新功,60年代初光荣地出席华东地区农业先进代表大会,又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他无限感慨地说:“没有周总理的关怀勉励,哪有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今后一定要多出成果,多创高产。”
老人对周总理的绵绵情意深深地打动了我,很快便整理出了《不负期望,永不止步》的署名文章,先后被县广播站和省电台采用。
天气预报触发的灵感
在通讯员的岗位上,我勤奋工作6年半,不仅采写了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更重要的是磨砺了自己对新闻事业不懈追求的顽强意志,为不断登攀新目标积蓄了力量。
1978年1月,经掖县县委宣传部推荐,我被调到县商业局任秘书,主要职责以写作公文为主,兼顾通讯报道,这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1984年春天,国家倡导要大力扶持农村各类专业户的发展。一天早上,我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报,忽然想到气象站也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部门,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举措?
于是,我利用星期天跑到掖县气象站,了解到他们根据专业户的需求,专门成立了咨询服务组,热情帮助其排忧解难。种瓜专业户姜吉升,春季育了一批瓜苗,原打算4月下旬移到大田,听咨询服务组说近日将有较强冷空气,便推迟了移苗日期,避免了损失。气象站还免费向专业户提供气温、地温、降水量和光照等重要气象数据。据此,我采写了报道《预测风云趋利避害,掖县气象站积极为专业户服务》,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采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掖县气象站服务专业户的做法引起了中国气象局的关注,很快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国。这是我挖掘报道成为全国行业典型的第一个案例,它源于潜心学习研究、密切跟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源于对新闻热点的敏锐观察。
92岁的原掖县气象站站长曲津博向作者(左)讲述当年为专业户服务的报道发表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封长达7页的来信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封34年前的信件。这封已经泛黄褪色的来信,其中有两段还做了标注:“对每一个育种材料,从设计到选育,都以望子成龙的心情,寄托着成功的希望。”“一个事业型的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成果,而幸福则是他的科研成果变为了生产力,造福于社会和人类。”
这是中宣部表彰的“时代楷模”、被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杂交之父的李登海,于1989年3月从海南育种基地给我的来信。这封长达7页2000余字的信,充分展现了李登海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
1984年6月,我以农民合同工的身份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专职通讯报道。不久,参加了李登海创办的“后邓农业试验站”(登海种业公司的最前身)挂牌仪式,我被他主动辞去工作回乡搞科研的执着追求感动。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常常不“请”自到,特别是每年的金秋时节,都“泡”在登海夏玉米高产试验田里,随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高产纪录被打破,一项项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一篇篇纪实报道对外发布,引起了国内外育种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将李登海的先进事迹更加立体、真实地挖掘报道好,我于1987年1月远赴海南岛采访。白天与李登海结伴在烈日炎炎的玉米试验田里劳作,晚上一起在星光闪烁的草棚外促膝长谈。他的远大理想、育种规划和憋在心里的苦衷都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一位真实可信、生动鲜活的农民科学家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1987年1月,作者(右一)奔赴海南陵水育种基地采访李登海同志。
种子顽强向上、默默奉献的昂扬精神,无一不与李登海献身科研的高贵品质相一致,我决定以种子特有的品格为主线来统领全篇。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从接触李登海多年来采访积累的10多万字素材中,凝练了4000多字的人物通讯《种子的品格》,该稿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10余家媒体采用。1990年,李登海当选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也成为我挖掘报道的第一位重大典型人物。
剖析这篇报道成功的根源,不仅在于采访过程中的“身入”,更重要的是“心至”。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达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境界,才能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发布会上“慧眼识宝”
1994年6月,烟台市建委率先对外发布:“从明天起,建委系统所有部门的办事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和举报电话都要公布于众,谁违背承诺就按规定进行赔偿。”当时,我刚从莱州市委宣传部调任烟台电视台副台长,出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部门的介绍引起了我的深思:这种公开透明的承诺制可以有效化解老百姓对某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满情绪,对密切党群关系、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制度性的重要改革。由此,我们将“承诺制”这一选题纳入了重要典型报道的范畴。
作者(左二)与同事们精心策划社会服务承诺制系列报道。
“承诺制”运行了一段后,我便组织记者跟踪拍摄了《烟台市推行承诺制见成效》,于1995年4月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承诺制”的范围也扩大到邮电、电业、交通、工商等14个部门。
面对越来越有成效的举措,我紧盯不放,组织力量连续跟踪采访,以一件件平凡小事为切入口,反映承诺单位尽职尽责的动人事迹,精心制作了系列报道《烟台市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1996年4月上旬,在《新闻联播》头题播发,并作为迎接十四届六中全会的重点栏目“精神文明建设巡礼”的首篇推出。新闻播出后立即引起了中宣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烟台推行“承诺制”的经验被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典型,引发全国上百家媒体跟踪报道。
3年间,我始终关注着烟台“承诺制”的走向和发展,又适时策划采制了《烟台承诺制在延伸》《烟台:一诺引千金》等后续报道在央视播放。同时,在烟台电视台开辟了“明察暗访看承诺”栏目,不断推进承诺制的健康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烟台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这组报道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山东新闻奖一等奖和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这也是我首次斩获中国新闻奖。“承诺制”这一重大典型的发掘推广,既锻炼和提升了我的策划和协调组织能力,又增强了抓典型、创精品的强烈意识和信心,在我的新闻路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风从海上来”,从烟台走向全国
2001年8月,我的角色又实现了一次大的跨越,由传统媒体转为网络媒体——担任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7月16日,由中央网信办统筹指导、胶东在线网站策划承办的“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在山东烟台正式启动,拉开了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媒体行的序幕。8月,中央网信办在天津举行了环渤海媒体行;9月,在上海举行了长三角媒体行;10月,在广东湛江举行了泛珠三角媒体行。在为期4个月的时间里,跨越10个省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央及地方40余家网站参与,全程接力宣传,共刊发原创稿件3800余篇,阅读量超过4亿,为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报道进一步升温。
在“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作者介绍活动筹备情况。
这样一项重大的主题宣传活动为什么会出自一个地级市网站呢?我个人感悟就是,新闻人一定要胸怀大局,视野开阔;要敢为人先,勇于“破冰”。上世纪90年代初,南下深圳挂职锻炼的我,被如火如荼迅猛发展的经济特区所感染和震撼,后又见证了烟台这个沿海开放城市所发生的巨变,这一切都清晰地“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改革开放40周之际,我提出要以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切入点进行联动宣传。团队通过多轮头脑风暴,创意推出了“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这一方案被纳入全国重大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此活动制作的网络专题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践证明,“小网站”同样可以做出大文章,有作为才有地位,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7月(上)。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