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启动 助力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3-05-20 13:02: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苏向东 | 责任编辑:姜壹平

5月19日,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启动。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5月19日,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启动。 主办方供图

中国网5月20日讯 (记者 苏向东)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 19日在北京郡王府及亮马河沿岸启动。茶事雅集、宋式点茶、围炉煮茶、茶器茶具展示、茗茶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沉浸式“茶+”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茶香文化节以“与世界共享一杯中华好茶”为主题,邀请使节夫人品茗茶叙,为“国际茶文化小使者”颁奖、组织国际学校学生参与茶课体验,同时邀请国际企业代表、茶协代表、非遗匠人、知名茶企及市民游客共同游览朝阳,“以茶为媒”让更多外国友人及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朝阳茶香文化,共品茶香茶韵,助力中国茶文化在国际间传播与交流。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本次活动主会场设置在郡王府,依托其院落特色分成四个区域,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场景化体验。

“渊源流变-茶文化展览展示区”内,举办“茶与中国”“茶与世界”为主题的茶历史文化展,以及中外特色茶器茶具展。主办方还借助西翼楼的特色建筑,全景式还原了“老舍茶馆”,参观的市民纷纷品尝原汁原味的“大碗茶”。

在“古今融合-茶文化体验交流区”,观众可以感受新中式茶馆代表Tea’stone打造的“当代中国茶美学体验空间”,在融汇唐宋茶艺茶技的茶会雅集与演艺区,亲身体验宋式点茶、围炉煮茶的妙趣。

图为活动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图为宋式点茶表演。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在郡王府四面风荷景区设立“盛世茶香-茶文化体验消费区”,引入六大茶种及新茶饮品牌特展,举办茶主题衍生高定时装体验,以及香道、花艺、汉服体验等活动。郡王府河畔设置云南专区,围绕“品味普洱·爱尚云南”合作交流主题,让首都市民游客不出北京即可体验地道的云南特色茶文化。

图为活动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图为活动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为期3天。5月20日、21日适逢周末,在亮马河沿岸,郡王府码头、亮马河燕莎码头、双层廊道、蓝港亲水平台、贝壳剧场等沿岸重要节点及游船上,纯茶、新茶饮、茶点等茶品牌将为市民带来茶主题花船展示、国风茶主题市集、新茶饮市集、围炉煮茶市集、茶文化互动体验等活动。朝阳公园贝壳剧场将开展别具韵味的国风民乐演出,市民在泛舟亮马河欣赏优美河岸风光的同时,更好地体验亮马河沿线丰富的茶主题活动,近距离感受茶文化魅力。

朝阳文旅集团活动方总策划杨诗萌表示,本届文化节作为首个结合“国际茶日”在北京朝阳区举办的茶主题文化活动,将依托亮马河水城相融、商圈互联、旅游、消费、文娱相互连接的水岸经济带及郡王府独特的清代建筑和园林特征,以及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突出“文化、自然、时尚”三大主要元素,策划首个涵盖“传播、交流、体验、消费”等全要素的一站式茶文化秀场,打造首个集远望、细听、轻嗅、浅尝、感受于一体的“五感”美学茶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

5月19日,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启动。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启动仪式上,北京朝阳区茶文化消费指数报告正式发布。从传统茶馆到新式茶饮,从线下社交到线上交易,从国际氛围浓厚的CBD到古色古香的高碑店......朝阳区不断推动“茶+”文化的发展,提升茶文化消费品质、增强茶文化消费活力、引领茶文化消费升级,打造“茶香之城”,聚集了北京市30%的茶馆,40%的创新茶饮门店,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

朝阳区商务局副局长韩栋表示,未来,朝阳区将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和表现载体,鼓励“茶+”业态创新发展,重点支持知名品牌门店提升、本土新兴品牌培育,推动“茶+咖啡”“茶+餐饮”“茶+旅游”产业发展,发挥茶的文化属性,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消费,营造新的茶消费环境,同时发挥茶的社交属性,加快发展创客茶馆等新场景,为茶消费赋予新的经济动能。

据悉,在国际茶香文化节活动期间,覆盖朝阳区全域的“茶”消费促销联动活动同步开启,包括CBD、三里屯、蓝色港湾、大悦城、合生汇等重点商圈和200余家特色茶饮门店、100余家传统茶馆都将推出系列优惠,进一步提升“朝阳茶香”消费引领度。

当晚的启动仪式上,中外少年合唱团诵读茶经、演唱《中国茶》。  主办方供图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