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关山辽墓壁画生动呈现辽代社会政治生活图景

发布时间:2023-03-15 10:32:59 |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郭平 | 责任编辑:苏向东

文物档案 《驼车出行图》关山辽墓群壁画中的代表作,画于四号墓的墓道南北两侧。

北侧壁画共绘十四个契丹青年,他们皆髡发、无须,戴耳环,穿圆领紧袖长袍、着短靴。人物分为三组:执掌旗鼓的九人居前,两名护卫居中,三名青年驭手牵引驼车居后。此画与墓道南侧绘的十四个汉官(右下图)合成一幅场面宏大的贵族出行图。画师以写实手法展现了辽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壁画经整体揭取、处理后,现保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墓道南侧汉官“出行图”示意图

本报记者 郭平 文并摄

本期导读

头顶剃光,头两侧或额角各留一缕发辫……目前出土的辽墓壁画大多留下契丹人如此生动真切的形象,阜新关山辽墓群壁画便是其中重要代表。关山辽墓的主人萧和家族在辽代中晚期影响政局长达70多年,留存在墓中的壁画规模宏大、画作内容丰富,为后世留下了那个时代珍贵的形象化记忆。

萧和家族与辽代中晚期许多大事有关联

据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都惜青介绍,关山是医巫闾山脉最北端一片丘陵区的总称,这里有多座辽代墓葬,总称为关山辽墓群,目前已清理发掘9座辽墓。根据出土墓志,考古人员确认这里是辽代中晚期贵族萧和的家族墓地。

关山辽墓群的4号墓是萧和与其妻耶律氏合葬墓。根据墓志可知,萧和英年早逝,死后被多次追封,甚至“三封王”。这些荣宠跟他的二女儿萧耨(nòu)斤即辽圣宗钦哀皇后有直接关系。此外,他的两个孙女分别为辽兴宗仁懿皇后和辽道宗宣懿皇后,即“一门出三后”,萧和家族先后有十多人封王,人称“四世出十王”。萧和家族对辽代中晚期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政坛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如“钦哀政变”“重元之乱”“宣懿诬案”,均由该家族成员扮演事件的主角或重要角色。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钦哀政变”爆发于辽兴宗重熙三年(1034年)。辽兴宗的生母即为萧和的二女儿钦哀皇后萧耨斤。辽兴宗登基后,她自封为皇太后,大权独揽。为了夺权,她与自己的兄弟、萧和的二儿子萧孝先合谋,企图废掉辽兴宗耶律宗真,另立自己的小儿子耶律重元为帝。不想事情败露,辽兴宗震怒,在重熙三年农历五月将钦哀皇后废除,并逼迫她去“躬守庆陵”。

“重元之乱”又称“滦河之变”,是辽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政变事件。辽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农历七月,耶律重元自立为皇帝,任命萧和孙子萧胡睹为枢密使,发动政变。结果政变被粉碎,耶律重元、萧胡睹自杀,萧胡睹的父亲、萧和第四子萧孝友受牵连被赐死。

“宣懿诬案”则直接发生在萧和家族成员之间,萧和的曾孙萧德良为了争权,勾结辽道宗宠信的重臣耶律乙辛,诬陷自己的堂姑、辽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萧观音被辽道宗赐死。从此,萧和家族逐渐没落。

萧和家族从辽圣宗晚期在政坛异军突起,至辽道宗大康年间逐渐淡出,前后共70余年,阜新关山辽墓群正是萧和家族显赫家世的缩影。目前,已经考古发掘的9座墓葬中有8座存有壁画,为后世留下那个时代的生动记忆。

呈现高度写实的绘画风格

关山辽墓群4号墓是萧和夫妻合葬墓,墓葬规模在关山墓地中最大。墓道南北两侧绘制的“出行图”壁画被整体揭取和处理后,保存于辽宁省博物馆。这组“出行图”场面宏大、画面精美,出行仪仗中有象征王爵身份的“五旗五鼓”,这反映出在萧和死后,整个家族因其二女儿被封为皇后而享受富贵的史实。

南侧一组共绘14名汉官和1匹白马。14名汉官皆中年男性,装束基本相同,手中持不同物品,徒步而行。北侧一组则是契丹人“出行图”,被命名为《驼车出行图》。以门庭为背景,共绘契丹人物14人,驼车1辆及马匹若干。画中的契丹人物分为3组,分别负责执掌旗鼓、护卫主人和牵引驼车。画中的青年都是髡发、无须,戴耳环,穿着圆领紧袖长袍、短靴。执掌旗鼓的9人居前,护卫2人居中并紧邻女主人乘坐的驼车以备不测,3名青年驭手牵引驼车居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人员魏聪聪考证,这是现存辽墓壁画中最早的“驼车出行图”,因此,绘画表现出更多的写实特征。

在《驼车出行图》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异常。细看画面中左侧驼车一组人物:前面牵驼的人正引驼前行,他左手执缰,右手持鞭,正回头张望。第二个人立于车辕内侧,被骆驼挡住大半个身子。异常出现在第三个人物身上,他走在车辕中部的外侧,左手握住车辕下的短绳,右臂下垂。从直观上看,他的身体线条与驼车线条重叠,既不在车外也不在车内,而且给人一种双脚没沾地、身体悬空的感觉,这显然不符合绘画的规则。《关山辽墓》报告中分析:“画面上可以清晰看见第三人身上透映出车辕和驾辕骆驼的左后腿,推测第三人为画成后又添加的一个人物。”

那么,画师为什么要后添加这个人物呢?表面上看,加上这个人物之后,墓道南北两壁的人数都成了14人,实现了人数的对称,但是深入研究后,人们发现更多的内容:经过近千年时光,这个人物身上不仅透出了车辕和驾辕骆驼的左后腿,还透出骆驼的生殖器。这说明,当时添加这个人物极有可能是为了遮盖不想展示或者不合适的壁画内容,只是经过千年时光,颜料褪色,遮盖部分露了出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方画师高度写实的绘画风格,这一现象对于研究辽代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壁画反映辽代独特的政治制度

都惜青说:“关山辽墓群壁画不仅为研究契丹服饰、出行仪仗、绘画风格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辽代政治制度提供了实证。”

《辽史》中有关于辽代驼车的样式、用途的描述,但词语生涩难懂。《辽史》中还有一则辽圣宗统和四年(986年)的记载:“九月丙寅朔,皇太妃以上纳后,进衣物、驼马,以助会亲颁赐。”讲的是骆驼作为贡品使用。人们研究认为,骆驼驾车,耐力非凡,是牛马不能比拟的,又因为骆驼数量远不及牛马,因此多在贵族中使用。

粉本是绘画中的术语,指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人们注意到,关山4号辽墓壁画是对墓主人生前真实生活的一种写实描绘,而且处于创作探索的初级阶段。随着《驼车出行图》的传播,粉本在辽代逐渐演化成代表契丹特色的文化符号而存在,粉本又作为身份等级的象征出现在贵族墓葬中,其画面内容随之失却早期的写实性和生动性。同样是关山辽墓群,3号、8号、9号墓中,由于表现空间宽阔,画师技艺精进,画面内容普遍比4号墓更为丰富。除了常见的鞍马、驼车之外,往往还有人数众多的随行队伍,画面人物多达十余人甚至几十人。这样的稿本在辽圣宗末年时甚至被借入到了汉族墓葬当中。

当然,墓道两侧分列汉官与契丹人物的主要特征没有改变,这直接反映了辽代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

契丹建国后,耶律阿保机任用韩知古等汉族知识分子为辽朝制定了一些典章制度,官制开始汉化,当时还设“汉儿司”机构,由韩知古主持。辽取得燕云十六州后,官制变得复杂,于是采用“因俗而治”的统治办法,以适应南北地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南北两套、“一朝二制”的官制统治体系。《辽史·太宗纪上》中记载,当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里的国制,是指契丹固有的制度。

在辽朝这种统治策略下,我国北方出现了契丹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并存的现象,反映了辽在多民族统一国家里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

手记:辽墓壁画反映了南北文化融合

都惜青说:“关山辽墓群壁画数量较多,绘画内容丰富,从中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契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

据介绍,关山辽墓群除了6号辽墓没有发现壁画之外,其余8座墓或多或少都有壁画。这些壁画都绘在白灰墙面上,所画内容既有常见的出行、门神、仙鹤等内容,又有较少见的对弈、修道、伏鬼等题材。从绘画技法上看,有的采用墨线白描,有的工笔细绘,一般都是先用墨笔勾出轮廓,再用颜料敷彩。这些壁画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辽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宗教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孙恺祺在研究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时,特别注意了4号墓中富有辽代特征的门神形象。

4号辽墓的南北两壁各绘有巨幅门神,高达4.8米。他们是武将装束,分腿站立,手执兵刃。南壁门神右手持宝剑,斜立于胸前,左手捏一颗宝珠擎于胸前,宝珠上有云气缭绕。门神双腿分立,二目圆睁,怒视前方,神态威严。北壁门神为姜黄脸膛,横眉立目,头戴兜鍪,身材、装束及所持宝器与南壁基本相同,但腰间不束云带,相貌更加凶恶。

门神是中原文化中的传统绘画内容。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订鬼》中记载:“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以御凶魅。”不过,研究人员注意到,最早的门神神荼和郁垒,都是神的形象,而且以姿态休闲、神态自适的样子出现在民间,到后来的钟馗“生铁面虬髯,相貌奇异”的凶戾形象问世,再到以真实人物绘画为原型的尉迟恭和秦叔宝为门神的俊朗形象,他们都有着自己固有的人物形象。

关山辽墓群中虽然采用了中原文化中的门神内容,但是所绘门神形象又有所不同,有着自己独特异域风格的原型和样貌特点。对于辽墓壁画所反映的辽代民族文化融合情况,我省考古学家李文信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他在清理关山1号辽墓时在墓门左右两壁和拱顶,发现有壁画。他指出:“虽然内容简单,笔墨不多,但在传世绘画绝少的辽代说来,也是极为可贵的。”

关山1号辽墓的壁画是在白灰壁上画的墨笔人物故事,构图都很简洁。右边墙壁画着戴乌帽穿大袍的二人,在草坪上对坐下围棋,正面一僧人坐观,三人前面石台上放有杯、盘、炼盂等器皿,左下方有怪石、巨松,松树老干苍古、枝叶繁茂。

李文信详细描述了左边墙壁上的壁画:一人坐石上,穿长袍,足着长筒靴,头发四垂,微有髭须,衣着发饰,很真实地再现了契丹人形象。其前地面上插一利剑,再前置一个三段式方炉,炉火直上,烟焰烛天。其后,岩石突起,巨松矗立,松叶更为葱郁。他指出:“这是一幅用契丹人形象表现中国古代炼剑故事的作品,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例。”

制图 隋文锋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