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全国政协委员蒙曼:如何讲好“一个石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01 14:24:3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徐雪莹 | 责任编辑:苏向东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题:如何讲好“一个石榴的故事”?

——专访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

作者 徐雪莹

明末清初诗人蒋玉立《渡江》有诗云:“江流九派尽朝宗”,这似乎暗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中国自古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两个大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持久而有力的文化建设。”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指出。

如何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如何利用全媒体讲好“一个石榴的故事”?中新社“两会·面对面”邀请到蒙曼教授进行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我国通行的历史解释框架主要是王朝史和专题史,鲜将中华民族作为历史叙事的主体。历史上,少数民族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能否举例谈谈?

蒙曼:毋庸讳言,在精神文化层面,汉文化,特别是积极入世又温厚包容的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脉;但同时,少数民族也以其雄健昂扬的精神姿态和灵活多样的制度创新能力,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钱穆先生也认为:“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转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这都从精神文化层面,肯定了北方民族在推动中国社会走出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迷局、走向大唐盛世作出的贡献。

近几年来,田余庆、阎步克等先生更是从有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层面,指出鲜卑族建立的北朝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找到了真正的出口。这些重要论断清楚表明,少数民族同样深度参与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国家制度的建设。

另外,少数民族政权在整合具有多重文化信仰与管理模式的复杂社会方面,也表现出特点和优势。汉族政权立足于农耕文明,一般不主动向外扩张。因此,它所形成的管理经验主要针对中原内地。少数民族政权则具有处理复杂民族构成、复杂生产生活方式的先天需求,这促使它不断包容异质文化,探索出灵活的管理办法。

以清朝为例,其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行了以郡县制度治理中原、以将军制度治理东北、以盟旗制度治理蒙古、以伯克制度治理南疆等管理体制。

中新社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其中有哪些理念或思想,可以体现各民族之间“和而不同”“和衷共济”?

蒙曼:我们今天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心聚魂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都必须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努力在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传统之中,寻求各民族的共性,将其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价值。

首先,“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符合这种精神原则。“天人合一”出自《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指解放人性、复归自然的一种境界。后来,西汉大儒董仲舒将其归结为“天人感应”。宋明理学则使其内涵拓展至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遵循共同的天道天理。但无论经历怎样的演变,“天人合一”都是中原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又与游牧民族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的精神气质具有共通之处,能够获得各民族的高度认可。

又如,“自强不息”。该思想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代表儒家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取向。同样,它也暗合草原民族盘马弯弓射大雕式的英雄本色,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尊奉的人生信念。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关键阶段,国内国际矛盾日益复杂尖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阶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尤其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天人合一构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强不息则彰显着人类自我实现的主观能动性。

中新社记者:《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优秀文化类综艺,都在社会掀起传统文化热。这对于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有无启发?在“四全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巧用媒体平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蒙曼: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倡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铸魂的作用,《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的兴起,为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路。显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应借助文艺的力量,充分运用政治意识强、制作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借助主流媒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思路有二。一是搭别人的车,讲自己的故事。例如,可以梳理出少数民族的优秀诗歌,把它加入《中国诗词大会》中;梳理出少数民族的精品文物,把它加入《国家宝藏》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人们逐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二是开自己的车,讲大家都感兴趣的故事。自己搭建平台、策划节目,从少数民族历史文物、文学艺术、医药、手工艺等方面精炼话题,讲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直接相关而又对公众具有普遍吸引力的故事。

传统媒体之外,也不能忽视新媒体的作用。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10.51亿人,5G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希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个比喻如今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这本身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事实上,石榴的意象相当复杂,完全可以讲出一个中原与边疆、中国与“一带一路”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石榴原产于波斯(今伊朗),向西传入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地区,向东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因果实具有“多子”的意象而成为婚礼的吉祥物,甚至影响到中国民居的庭院布局;它的花朵则演变成石榴裙的意象,成为女性魅力的象征。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可以讲探险家张骞和石榴的故事、女皇武则天和石榴的故事、四合院和石榴的故事、石榴沿着“一带一路”旅行的故事等。表现形式可以是短视频、动漫、纪录片或历史书,总之,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关于可信可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故事。

中国各民族发展的方向不是分,而是合,合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诗句“江流九派尽朝宗”中的“宗”。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将继续滚滚向前,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起,最终汇入一个更大的“宗”——人类命运共同体。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是牵引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孝文帝迁汉地、用汉制、说汉语、着汉服等举措也是牵引力;大唐勃兴,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认识是牵引力;康乾盛世,几代清帝“明修长城清修庙”的实践也是牵引力。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正是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巨大的牵引力。只有持续努力增强这种文化牵引力,才能真正解决当前民族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形成中华民族磅礴的历史合力,让九派江流卷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澜。(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